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074496
感冒病情特点分析与药物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6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8期
     专家寄语

    感冒药物治疗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贯穿于收集临床资料、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进行治疗的全过程。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感冒药也是最常用的药物,故本期专题特以感冒为例,阐述进行药物治疗所需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以便社区医生学习和掌握,并都能体会和感悟。中药也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但中医学对感冒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用药与西医明显不同,因此,中医、中药治疗感冒的临床思维在此不作讨论。

    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基础病情有何特点?患者有何特点?药物又有何特点?什么样的人患了何种感冒,应该用何感冒药?一般而言,药物治疗临床决策的要点包括治疗原则、处方医嘱、药学监护和用药指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病科 蔡映云

    感冒,俗称“伤风”,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卡他性炎症,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咽部不适、咳嗽等鼻咽部的局部症状为主,有时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如低热、轻度畏寒和头痛、关节肌肉疼痛、全身不适等。引起感冒的病毒共有200多种,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成人普通感冒30%~35%由鼻病毒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是引起儿童感冒的常见病毒。其他引起感冒的病毒还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等。感冒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疾病,即使不用药治疗,通常5~7亦可天痊愈,病程一般≤2周,而且不留后遗症。

    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生,但以初冬最为好发。成人平均每人每年患感冒2~4次,儿童平均每人每年感冒6~8次。感冒是造成误学、误工最常见的疾病。

    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情况下,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病毒容易入侵并迅速繁殖,引起发病。研究发现,精神压力也是引起感冒的诱因。

    感冒患者外周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根据病史、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及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等体征,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感冒的病因、病理与治疗

    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最常见的鼻病毒也有110种病毒亚型。感冒患者一般不作病毒分离,血清病毒抗体的检测又无法用于早期诊断。更何况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对引起感冒的大多数病毒并无确切的疗效,因此,治疗感冒通常不用抗病毒药物。

    治疗感冒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感冒初期病毒侵入,此时鼻腔及咽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物,临床出现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几天后人体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原来在鼻咽腔的正常寄殖细菌重新出现,使得鼻咽腔分泌物变脓,甚至变黄,这是疾病演变的正常过程,也无需使用抗菌药物。若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征象,如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持续流脓涕和鼻窦痛,扁桃体红肿疼痛,耳胀耳痛,外耳道脓性分泌物,或出现黏性或脓性痰,肺部啰音等,则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感冒的症状与治疗

    感冒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即缓解症状改善生命质量的治疗。如针对患者的鼻塞、流涕、喷嚏等卡他症状,给予缩血管药和抗组胺药即可;如患者出现低热、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咳嗽咳痰者,给予止咳祛痰药。

    很多感冒药物为复方制剂,用药前需要全面了解复方制剂的具体成分和剂量,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合理用药。

    感冒的并发症与治疗

    感冒一般经过休息、清淡饮食、对症等处理,短则3~5天,长则7~10天即能痊愈。如果>2周病情仍未好转,则需要重新分析评估,进一步做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误诊或发生并发症。

    并发症的出现会导致疗效不佳、疗程延长、预后不良,并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监护计划和用药指导。如感冒本身的鼻塞、流涕、喷嚏、咽痛症状已消失,但咳嗽仍然迁延不愈,>3周或更长时间,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此时应考虑并发“感冒后咳嗽”,给予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及中枢性镇咳药,若仍无效,可考虑短期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果并发鼻窦炎,表现为大量黄脓鼻涕、头痛等症状,应给予对厌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另外,感冒还可引发支气管炎、肺炎、脑膜炎、心肌炎、风湿病及肾小球肾炎等,需要给予相应治疗。

    误诊与治疗

    误诊导致误治。有些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症状很像感冒,容易误诊为感冒。但过敏性鼻炎发病突然,往往有诱因,以往有类似发作史,每次发作时间较短,一般无全身症状,仔细询问病史容易鉴别。有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须动态观察,加以鉴别,及时明确诊断和更改治疗方案。, http://www.100md.com(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