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14期
编号:12074740
丁光迪晨泄治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9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14期
     晨泄病因病机

    晨泄又名五更泄,亦称肾泄。前二者是以发病时间为名,后者以病理变化命名。此病临床不少见,一般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所致。因为肾司开合,主前后二阴。肾阴不足,关门不固,所以在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因此,前人治疗,每用五味子散、四神丸等,温肾固涩。

    丁老认为,在实践过程中,用上述方法治疗,效者固多,不效者亦复不少。其故何在?丁老仔细研读李东垣书,他论泄泻,认为是湿病,脾虚者,是“湿寒之胜,当助风以平之”,亦是“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愈矣”,从而深受启发。对部分用上述治法疗效不佳者,改用升阳法,并多加风药以升清,大显功效。无论病程久暂,凡属脾虚湿盛,清阳下陷的病情,近期远期疗效均佳。后读《儒门事亲》,亦有启悟。书中有一段记载,用发汗方法治疗泄泻。如一患者腹中雷鸣泄注,水谷不分,小便涩滞,皆曰脾胃虚寒,用温涩药皆不效。诊其两手脉息俱浮大而长,身表微热,用桂枝麻黄汤,以姜枣大剂煎服,连进3服,大汗终日,至旦而愈(见《儒门事亲》卷二)。其中脉息浮大而长,是表示有风邪。回顾晨泄,亦多腹中雷鸣,脉息亦不尽是沉细、沉迟,而有见弦象者。因此,亦似可以诊断为风木郁于脾土之病。这种症状,不符合“肾泄”之病情,就不能望文生义而用药。其实,晨泄病情,亦较复杂,不能仅责之肾阳虚一端,前人亦有解释为肝脾病之病发于晨,时在寅卯,本该肝木当旺,阳气上行,但脾土不及,少阳生发之气不能上升,清气反而下陷,正如李东垣所说“乃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见《脾胃论》卷下),所以清晨必泄几次,不能自止。这种解释,于理亦通。

    经过多年的摸索,丁老体会到晨泄谓之“肾泄”者,一定见有肾阳虚的症状,如畏寒冷,腰脊酸痛,脚软冷痛,阳痿不育,夜尿频多,舌质淡滑或胖,脉沉迟微弱等。虽不必悉具,但总有一些相应症状,然后运用温涩方法,才能见效。现在有些晨泄病例,阳虚的证候并不显著,而脾虚湿盛病情突出明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