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24期
编号:12088239
吴安庆湿温案释(二)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8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24期
     胃燥脾湿

    湿温,汗大出,热不解,口渴,身痛重,苔中黄糙,两边白润,脉大而濡。此属胃燥脾湿。宜苍术白虎法。

    处方:生石膏30g,肥知母10g,炙甘草2g,苍术6g,姜半夏6g,生米仁12g。

    汗大出,热不解,口渴,燥化太过,病在阳明,其身不当疼痛,而今疼痛者,盖脾主肌肉,脾为湿困,则肌肉受病而痛也。今之苔中黄糙,两边白润,脉大而濡,胃之燥者自燥,脾之湿者自湿,燥湿处于对立地位。治其湿则妨于燥,而胃汁竭;治其燥则碍于湿,而脾阳漓。惟脾喜燥而胃喜湿,脾恶湿而胃恶燥,阳明燥化,太阴湿化,病分水火,药有专功,治即在其中矣。故以石膏、知母、甘草之苦寒入阳明者,以救其燥;苍术、姜夏、米仁之苦温入太阴者,以祛其湿。投之中肯,收效亦速。

    肺燥脾湿

    湿温一候,身热不扬,胸闷泄利,干咳无痰,咽喉作痒,口燥不欲多饮,苔中白燥,两边白润,脉来濡数而涩。此属肺燥脾湿。宜润肺燥脾法。处方:光杏仁10g,生紫菀5g,京川贝10g,款冬花6g,霜桑叶3g,赤茯苓12g,生米仁12g,飞滑石(包)12g,梗通草3g,大豆卷12g,白蔻仁(包下)10g,苍术片3g,青蒿叶6g。

    湿温至六七日之交,身热不扬,乃为热郁湿中之常态。若于此时而忽增咳嗽,则病虽重必轻,为因邪欲借肺以出路,方书谓之还表是也。然其咳声必扬,痰涎易吐。今乃胸闷而干咳无痰,咽喉咳呛,咳声不彻,此非还表之咳,乃肺燥而咳也。究其肺何以燥,盖因湿热困于中焦,肠气濡而下利,津液不能输脾归肺,于是肺系失润,清肃不行,其气逆而难降。肺燥欲饮水以自润,而脾湿又不能消水,故口虽渴而不引饮也。湿热淫于水中,故脉来濡数;燥又伤于肺,故脉又带涩。苔中干白为肺之燥,两边白润为脾之湿。故以光杏、款冬、川贝、紫菀、桑叶,辛润以宣肺,肺气清而咳自平。滑石、赤苓、米仁、梗通,淡渗以利其小便,小便长则下利自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