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通心络胶囊是一种复方中成药,近年来研究表明,该药对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有良好疗效,本文拟通过观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液流变学等变化,探讨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选择符合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5岁(45~80岁),无心、肝、肾功能不全,无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无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其他严重伴随疾病。均已做心电图确诊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排除急性心肌梗死。60例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应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3粒,3次/日,连续8周。
, http://www.100md.com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心绞痛无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90%;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9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各抽取静脉血5 ml分别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同时观察服药过程中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改善程度。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清CRP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降低(t=2.825,P<0.01),对照组虽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984,P>0.05)。
两组治疗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t=1.825,P>0.05),治疗后CRP差异有显著性 (t=2.803,P<0.01)。
, 百拇医药
血液流变学变化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除血细胞比容外,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6.285,P<0.05,差异有显著性。
讨论
稳定型心绞痛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斑块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发现,AS斑块存在着慢性炎性反应过程而导致动脉内皮损伤、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后患者血清CRP水平增高,其机制可能是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坏死时,容易使局部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和激活,从而诱导肝细胞合成较多的CRP等急性期反应蛋白,CRP反应迅速而敏感,是正性的急性期蛋白。CRP作为炎性标志物,虽然本身为非特异性,但其浓度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灵敏指标;有文献报道,CRP的测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有判断价值。
本文通过服用通心络胶囊8周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CRP水平明显下降,可能与通心络具有扩张冠脉,改善内皮功能,增加心肌细胞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减轻心肌组织的损伤及炎性反应有关,相关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应用现代医学方法发现,通心络具有降低血浆内皮素、降酯抗凝、抑制血小板积聚和黏附、降低血液黏度等功效。本结果也显示,通心络胶囊与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纯服用肠溶阿司匹林(P<0.05)。同时,通心络治疗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通心络胶囊能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刘映峰)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选择符合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5岁(45~80岁),无心、肝、肾功能不全,无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无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其他严重伴随疾病。均已做心电图确诊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排除急性心肌梗死。60例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应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3粒,3次/日,连续8周。
, http://www.100md.com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心绞痛无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90%;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9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各抽取静脉血5 ml分别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同时观察服药过程中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改善程度。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清CRP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降低(t=2.825,P<0.01),对照组虽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984,P>0.05)。
两组治疗前血清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t=1.825,P>0.05),治疗后CRP差异有显著性 (t=2.803,P<0.01)。
, 百拇医药
血液流变学变化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除血细胞比容外,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6.285,P<0.05,差异有显著性。
讨论
稳定型心绞痛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斑块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发现,AS斑块存在着慢性炎性反应过程而导致动脉内皮损伤、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后患者血清CRP水平增高,其机制可能是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坏死时,容易使局部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和激活,从而诱导肝细胞合成较多的CRP等急性期反应蛋白,CRP反应迅速而敏感,是正性的急性期蛋白。CRP作为炎性标志物,虽然本身为非特异性,但其浓度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灵敏指标;有文献报道,CRP的测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有判断价值。
本文通过服用通心络胶囊8周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CRP水平明显下降,可能与通心络具有扩张冠脉,改善内皮功能,增加心肌细胞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减轻心肌组织的损伤及炎性反应有关,相关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应用现代医学方法发现,通心络具有降低血浆内皮素、降酯抗凝、抑制血小板积聚和黏附、降低血液黏度等功效。本结果也显示,通心络胶囊与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纯服用肠溶阿司匹林(P<0.05)。同时,通心络治疗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通心络胶囊能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刘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