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传染科培养要求(五)
掌握: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转诊注意事项。熟悉: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报告及转诊程序。
了解: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机制。
并殖吸虫病
病因 病原体为并殖吸虫,原名肺吸虫,主要为卫氏并殖吸虫及斯氏狸殖吸虫。
流行病学 凡能排出并殖吸虫的人或肉食哺乳类动物均为传染源。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并殖吸虫囊蚴的石蟹、蜊蛄及偶尔饮用含囊蚴的生水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病后仍可再感染。浙江与东北各省以卫氏并殖吸虫为主,四川、云南、福建等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主。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
发病机制 囊蚴经口进入消化道,幼虫在小肠脱囊而出,由小肠穿行人腹腔再达胸腔,引起浆膜纤维素性炎症,日久导致腹腔内脏器官相互粘连和胸腔粘连,引起咳嗽、咳带血丝黏液痰或铁锈色痰。虫体穿行途径不同,如皮下、肝、脑、脊髓等,引起相应病变。斯氏狸殖吸虫幼虫移行产生全身和局部过敏反应。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下形成嗜酸性肉芽肿,有渗出性胸膜炎;虫体进入肝脏可引起肝损害,脑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见。眼眶、心包可受累。
临床表现 潜伏期3~6个月。卫氏并殖吸虫病以咳嗽咳痰多见,先干咳后有痰,呈铁锈色且带腥味。胸痛、呼吸困难、气喘、胸腔积液常见,胸水呈草黄色或血色。可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常有下腹或右下腹局限性压痛;部分病例头痛或癫痫发作,可发生皮下结节及包块等。斯氏狸殖吸虫病以胸腔积液和皮下包块常见。可有咳嗽,痰偶有血丝。胸水呈草黄色或血色,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