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389656
不同液体复苏对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9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液体复苏在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中的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34例,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段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34例,采取充分液体复苏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尿量、输液量及凝血酶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的26.47%(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中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平均动脉压及凝血酶原时间,降低尿量、输液量,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促进病情快速稳定。

    关键词 院前抢救;充分液体复苏;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交通事故等创伤发生率逐年升高,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由于创伤可能导致患者休克,其中以非控制出血性休克较为常见,从而使机体中有效循环血量迅速降低,器官组织灌流不足,最终给患者带来全身性损伤[1]。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液体复苏进行院前抢救,但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可能产生不同治疗效果,选择合适的液体复苏成为关键[2.3]。本院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在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中的意义,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18 - 65岁,平均(36.58±1.23)岁;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13例,挤压伤8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18 - 65岁,平均(35.90±1.15)岁;坠落伤9例,交通事故12例,挤压伤8例,其他5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院前抢救,全面评估其病情,并观察患者相关症状、体征、疾病史、出血及受损位置情况,针对出血量进行分级,实施非控制性出血期抢救方式,同时延续院内复苏期治疗。研究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将患者平均动脉压控制在40 - 60 mmHg,尿量> 40 mL/h,通常情况下乳酸林格液剂量1 000 mL,羟乙基淀粉氯化钠500 mL。对照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将其平均动脉压控制在60-80 mmHg,尿量>50mUh,随时为患者提供大量补液,完全恢复有效血容量。

    观察指标:密切关注患者治疗后病情变化,记录平均动脉压、尿量、输液量及凝血酶原时间,同时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O統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情况: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尿量、输液量及凝血酶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7l%,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创伤主要是指机械力作用在人体上造成的损伤,以非控制出血性休克为主要表现,同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临床通常采取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治疗,但相关报道指出,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前,快速给予大量补液,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患者进行大量补液时,可能直接干扰机体失血代偿机制,从而加重机体内环境恶化程度[4,5]。

    临床既往认为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主要方式为大量补液支持,用来提升有效循环血量,从而促进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并为机体中关键性器官提供充足血液[6,7]。虽然取得了一定价值,但随着对医疗事业的深入探究,临床认为在控制出血前,为患者提供过量补液可能造成血液稀释,甚至增加酸中毒的风险,降低关键器官组织的有效氧气供给量,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血块脱落,无法有效控制出血,从而提高病死率[8]。临床随后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更好,促进相关指标快速恢复,减少输液量,保障患者身心安全[9]。本研究提示,研究组迅速改善平均动脉压水平,减少尿量及输液量,同时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限制性液体复苏主要是指在活动性出血后造成的休克状态下,有效控制液体输注速度,从而保证机体血压稳定,直到彻底止血,因此对组织器官的影响较小,同时可促进组织能力恢复,避免创伤后并发症产生,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减少并发症,促进平均动脉压、尿量、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减少输液量,成为院前抢救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温穗文,郭晓燕,黄旭君,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21):3335-3337.

    [2]赵会民,杜鹏飞,朱海彬,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失血休克的早期效果及机制[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3):247-250.

    [3]吴多虎.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3):354-356.

    [4]黄挺,章银灿.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在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前期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1):98-101.

    [5]王亭,王琦,李尧,等.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9(3):45-47.

    [6]王凤永.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3):415-417.

    [7]刘红梅,聂时南,孙兆瑞,等.高渗盐水在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限制性液体复苏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7):616-619.

    [8]张秉武,尉桂新,杨明星,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5,28(11):103-105.

    [9]杜鹏飞,赵会民.创伤出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策略与证据[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4):354., 百拇医药(梁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