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足三里的文献研究(2)
2足三里足三里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在其中被称为“下陵”、“三里”,在《圣济总录》始名足三里。足三里的别名还有鬼邪(《备急千金要方》)、下三里(《针灸学》)。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脉气所入,合(土)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作为一个传统的保健要穴,足三里穴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现从穴名释义、归经与穴性、主治病症、针灸方法及医家经验的角度来阐述足三里穴的功能。
2.1穴名释义
足三里原名“下陵三里”,意指“人膝如陵,陵下三寸,一寸为一里”。《灵枢九针十二原》:“阳有阴疾者,取之下陵三里”。犹言陵下三里处也。《太素》注:杨上善谓:‘一寸一里也,’以此地位而论,言其体也。《针灸穴名解》中认为本穴名解有二。《内经》:‘天枢以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本穴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是以谓之‘三里’。《内经海论篇》:‘胃者水谷之海,其输在气街,下至三里。’以此类推之,气街以下,至于三里,统为胃之俞穴。华元化谓:三里主治五痨、羸瘦、亡阳、虚乏、胸瘀血、乳痈等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