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4期
编号:12037470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刍议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0年第4期
     【关键词】:辨病;辨证;现代医学技术;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17-2

    长期以来人们论及中医特色,多强调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然查研古籍辨病论治早于辨证论治,纵观现代辨病论治更具开放性、主导性。在中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借鉴现代医学诊诊断方法的辨病,结合各种现代医学检查结果综合辨证,必将能经得起检验、评定,结果更直观,可重复性更强,为中医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1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出现先后与基本关系

    中医学的发展是经过长期实践逐步积累总结而成,先是单味药治病,即某药治某病,而后多药组方治病。马王堆出土的迄今发现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52类103种疾病,医方283个,基本上是病名之后列出处方的辨病论治。《内经》中所载十三方也是对病治疗,如怒狂以生铁落饮治疗,这可以看作是辨病论治、专病专方的雏形。《金匮要略》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的杂病诊疗体系,全书所列一百余种疾病大多有专方治疗。[1]如肠痈的大黄牡丹汤,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脏躁的甘麦大枣汤等等,历两千年仍有效于临床,彰显辨病论治的生命力。

    辨证论治是在人们对疾病认识更加细致以后,认为只辨病对复杂疾病的治疗针对性不强,逐步把疾病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的病理概括为证。[1]《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在当时对病认识相对笼统的情况下,辨证显的尤为重要,是辨病论治的进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