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27277
昂丹司琼和小剂量氟哌利多用于PCA中预防上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43KB,1页)。

     【摘要】目的:探讨昂丹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用于自控镇痛(PCA)中预防胆道手术后静脉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胆道探查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A组于PCA镇痛液中加入氟哌利多40ug/kg,B组于PCA镇痛液中加入昂丹司琼4mg,C组于PCA镇痛液中除加入昂丹司琼4mg外,还加入氟哌利多40ug/kg。结果:三组效果A、B两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效果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内三组均未观察到焦虑、锥体外系反应、Q-T间期延长等副反应的发生。结论:昂丹司琼和小剂量氟哌利多对胆道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优于单用氟哌利多和昂丹司琼。

    【关键词】昂丹司琼;氟哌利多;胆道手术;术后恶心呕吐;预防

    【中图分类号】R9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141-1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全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笔者采用昂丹司琼和小剂量氟派利多用于PCA中预防上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胆道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0~65岁,ASAⅠ~Ⅱ级,无全身麻醉和腹部手术史,也无恶心或呕吐症状,无晕动病史,术前1周内未用止呕药。术前检查肝、肾及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无高血压病史和冠心病史、糠尿病史。

    1.2麻醉方法术前病人常规禁食6~12小时,入手术室前30分钟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加阿托品0.5mg,麻醉均运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mg/kg加丙泊酚2mg/kg加阿曲库铵0.6mg/kg加芬太尼4uk/kg,静脉注入后诱导气管插管,以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维持麻醉,以静脉注射阿曲库铵维持肌松。

    1.3分组与治疗将120名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40例,在PCA镇痛液中加入氟哌利多40ug/kg,B组40例,在PCA镇痛液中加入昂丹司琼4mg,C组40例,在PCA镇痛液中加入昂丹司琼4mg和氟哌利多40uk/kg,三组术毕接PCA泵,观察术后24h内PONV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恶心分为:0度,无恶心;Ⅰ度,轻度恶心;Ⅱ度,中度恶心;Ⅲ度,严重恶心。呕吐分为:0度,无呕吐;Ⅰ度,1~2次/日;Ⅱ度,3~5次/日;Ⅲ度,大于5次/日。

    1.4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²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3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种类和手术时间、术前用药、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术后镇痛用药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麻醉平稳,术后循环稳定。B组有三例出现头痛,全部患者无一例出现皮肤瘙痒,无一例出现椎体外系症状。

    2.2C组患者术后24h内未见中、严重恶心呕吐者,A、B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见表1、2

    表1 3组患者术后24h内恶心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0度Ⅰ度Ⅱ度Ⅲ度发生率(%)

    A组40例2585215(37.5)

    B组40例2784113(32.5)

    C组40例391001(2.5)

    表2 3组患者术后24h内呕吐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0度Ⅰ度Ⅱ度Ⅲ度发生率(%)

    A组40例2892112(30)

    B组40例2783213(32.5)

    C组40例391001(2.5)

    3讨论

    PONV是麻醉及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PONV发生原因很多,机制各不相同。主要与麻醉性镇痛药有关。术后PCA使用阿片类药,也是造成术后恶心呕吐的因素之一。昂丹司琼是一种高度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它不仅可选择性抑制外周神经系统突触前5-HT3受体兴奋,而且还对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的第四脑室5-HT3释放有直接拮抗作用,但可产生头痛、不适等副作用[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43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