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27330
神经阻滞联合超激光治疗慢性疼痛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669KB,1页)。

     【关键词】神经阻滞;慢性疼痛

    【中图分类号】R818.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89-1

    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日本产超激光疼痛治疗仪(HA-550)照射治疗肩周炎、急慢性肌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带状疱疹神经痛、腰3横突综合征、坐骨神经痛、退行性变骨关节炎等350例,并与同期该病症单纯神经阻滞治疗341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691例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单纯神经阻滞组简称(NB)。NB组341例,男147例,女194例,平均年龄24-78岁;神经阻滞加超激光照射组简称(NB+SL)。NB+SL组350例,男156例,女194例,平均年龄25-74岁。病症分类见表1。

    表1 病例分类

    病名NB(例)NB+SL(例)

    颈椎病3648

    肩周炎4533

    急慢性肌纤维织炎4235

    肱骨外上髁炎5438

    腱鞘炎6218

    坐骨神经痛2364

    带状疱疹神经痛1219

    腰3横突综合征1231

    退行性变骨关节炎2629

    关节周围疼痛2935

    合计341350

    2治疗方法

    2.1神经阻滞组采用肩胛上NB、肩胛背NB、坐骨NB、腰大肌NB、肋间NB、关节腔注射、滑囊内注射、痛点注射等,每周一次,注射药物为0.25%利多卡因合剂(内含2%利多卡因1—2.5ml、确炎松10—20mg)。

    2.2神经阻滞加超激光照射组在神经阻滞后使用日本东京医研株式会社SUPER LIZER HA-550型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进行照射,每次选穴1-3个(穴位加痛点),每点10min,多采用A型或B型探头,输出功率80-100%,照射停止比2-4:1,手持移动法,再用C型探头采用固定法照射。

    表2 照射部位与选穴

    部位穴位选择

    肩部肩禺、肩井、肩贞

    肘部曲池、手三里、尺泽

    颈部风池、肩中俞、天柱、百劳

    下肢环跳、秩边、膝眼、阳陵泉

    3疗效结果

    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10分为最痛、0分为不痛。二组分别在神经阻滞次数、治疗所需时间(指症状缓解70%以上所需时间)及疼痛评分等项目进行对照,所得数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NB+SL组平均NB次数明显少于NB组,平均治疗时间仅是NB组的1/4。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NB组,见表3。

    4讨论

    疼痛治疗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为神经阻滞,尽管疗效非常显著,但由于神经阻滞为一种有创性治疗,许多患者对此有一种恐惧心理,加之治疗药物中激素的使用,使治疗次数短时间内不能过频,至少间隔应在一周以上。因此疼痛的完全缓解及症状的彻底改善往往需要二周以上,甚至更长。如果单纯激光照射,往往又涉及到治疗次数较多,治疗费用较高,患者难以承受的问题。为此我们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后并用超激光照射的方法,从NB+SL组与NB组对比在次数、治疗时间、疼痛评分等项目上差异显著(P<0.01)。表明并用超激光照射,不仅可以明显减少NB次数,二者结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疼痛迅速缓解。

    超激光具有600-1600mm的波长带及1800mW的功率,穿透力强,有效作用深度深达5cm.人体软组织,吸收适当参量的光能量,引起不同类型的和不同反应水平的热的、压强的、电磁场的、光化学或生物刺激的生物作用,因而抑制神经的兴奋性,使肌肉松驰,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淋巴系统的循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强组织营养,增强组织细胞活性,加速组织再生能力,促进机体生物活性物质的生成及致痛物质的排泄,达到消炎、解痉、镇痛的作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疼痛时,具有无痛、无创、无副作用等特点,治疗期间,病人有温暖感、舒服感。

    神经阻滞加超激光并用对慢性疼痛治疗疗效观察明显比单纯神经阻滞疗法好。我们采用痛点和穴位结合的超激光照射方法,在疼痛范围较广的部位,选择1-2个穴位加痛点照射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报道利用热图仪实时测定体表温度,发现超激光照射后,可使皮温上升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6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