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不同比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870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麦门冬汤中麦门冬与半夏不同比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胃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麦冬半夏不同比例对CAG的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多因素方法造CAG模型,各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的病理形态学。结果:各组胃粘膜大体病理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比较,麦冬与半夏7:1比例及维酶素组有明显改善。结论:麦门冬汤麦冬与半夏7:1比例能够明显促进模型大鼠病理形态的改变,是该方治疗CAG的机理之一。
【关键词】麦门冬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病理学;麦门冬汤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53-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数量减少,胃粘膜不同程度变薄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选用SD大鼠75只,由绿叶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状态良好,随机分为5组,即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麦冬与半夏7:1麦门冬汤组(大麦组);D组,麦冬与半夏3:1麦门冬汤组(小麦组);E组,维酶素对照组(维酶组),每组15只。
1.2主要试剂血清胃泌素放免试剂盒、前列腺素E2测定试剂盒。
1.3造模用药水杨酸钠,配成0.2%的水杨酸钠溶液,在4℃的冰箱内保存备用。
1.4治疗用药(1)7:1麦门冬汤水煎液:(药物由麦冬70g、人参6g、法半夏10g、甘草9g、大枣3枚、粳米6g)组成。(2)3:1麦门冬汤水煎液:(药物由麦冬30g、人参6g、法半夏10g、甘草9g、大枣3枚、粳米6g)组成。以上两种煎液按人和动物用量折算公式[1]制备成每ml含生药0.36g的水煎液,于4℃冰箱保存备用,使用时充分摇匀。(3)维酶素混悬液:将维酶素研为细末,按人和动物用量折算公式[1]制备成20%的维酶素混悬液(含药量为0.04g/ml),于4℃冰箱保存备用,用时充分摇匀。
2实验方法
2.1造模参照李氏方法[2]进行综合法造模,具体步骤如下:大鼠购回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组。正常组大鼠普通块料饲养,自由饮水;其余四组大鼠以0.2%的水杨酸钠溶液灌胃,1.5m1/只/日,灌胃前后各1小时禁食、禁水,在用水杨酸钠溶液灌胃的同天(与灌胃间隔5小时),用50℃热水2m1/只/日灌胃,并且加用饥饱失常(即2天喂食,保证足量,1天停食),连续造模8周后,从模型组、大麦组、小麦组、维酶素组中分别随机抽取3只大鼠,麻醉后剖腹取胃,在胃窦和胃体部各取一块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做光镜观察,发现胃粘膜腺体萎缩,出现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说明CAG大鼠造模成功。
2.2治疗阶段从实验第9周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服0.9%的生理盐水,2m1/只/日;大麦组、小麦组、维酶素组大鼠分别灌服7:1麦门冬汤、3:1麦门冬汤、维酶素混悬液,2ml/只/日,全部大鼠共治疗5周。
2.3观察项目及方法给药结束后,大鼠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取血2ml,然后剖腹取胃,进行以下实验:(1)胃粘膜大体形态观察:将胃沿大弯侧剪开,平铺于硬纸板上,观察并记录胃粘膜皱襞的改变、胃壁的厚薄、瘀点或瘀斑、胃粘膜表面增生结节以及糜烂或溃疡等情况。(2)组织形态学观察:沿胃窦近幽门口至胃大弯方向取材0.3×1.5cm的组织条,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计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例数。
2.4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行F检验。
3实验结果
3.1胃粘膜大体观察
正常组大鼠胃粘膜呈粉红色,有光泽,被覆较多粘液,粘膜皱璧表面光滑,走向规则,胃壁弹性良好,无出血点。模型组大鼠胃壁弹力减弱,粘膜菲薄,色泽苍白或灰白,皱壁平坦或走向紊乱,部分标本胃窦可见程度不同的粘膜点状或灶状糜烂。而大麦组粘膜肉眼观察好于小麦组和维酶素对照组,但仍然与正常大鼠有所差距。(见表1)
表1 各组对CAG大鼠胃粘膜大体病理的影响(单位:只)
组别例数粘膜变薄皱襞紊乱瘀点结节增生糜烂或溃疡
正常组1200000
模型组1098454★
小麦组1034331
大麦组1021110
维霉素组1234222
注:★模型组与小麦组比较,P<0.05;与大麦组比较,P<0.01;与维酶素组比较,P<0.05。
3.2胃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
表2 各组对CAG大鼠胃粘膜组织学的影响(单位:只)
组别例数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
正常组121000
模型组10101062★
小麦组104311
大麦组103110
维霉素组123420
注:★模型组与小麦组比较,P<0.05;与大麦组比较,P<0.01;与维酶素组比较,P<0.05。
正常组大鼠胃粘膜上皮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无脱落或缺损,固有膜腺体形状规则,未见炎细胞或仅见少数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粘膜肌层平滑肌呈环形排列。造模8周后,大鼠粘膜不完整,表面可见不同程度的变性或坏死的脱落细胞,胃粘膜主细胞、壁细胞减少,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消失,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瘀血,粘膜肌层增厚,厚薄不均,并向固有膜伸延。治疗5周后,模型组粘膜病变未见恢复,10只大鼠中有6只伴有不同程度的腺上皮不典型增生,表现为腺体稍不规则,排列较紧密,病变深部可见囊性扩张,腺上皮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核增大,分泌现象减少或消失。2只大鼠出现轻~中度肠上皮化生,化生上皮可见刷状缘、潘氏细胞、内分泌细胞等。小麦组粘膜病变有所恢复,固有层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萎缩灶消失或减少,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减轻或消失,肠上皮化生例数减少。大麦组与模型组相比,则胃粘膜病变明显改善(P<0.01),维酶素对照组病变改善程度基本接近小麦组,但固有层慢性炎细胞浸润仍较明显。(见表2)
4讨论
麦门冬汤为汉代医家张仲景所创制,出自《金匮要略》一书,原方由麦门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六味药物组成,配伍精当,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烈,清而不泄,突出“养柔”之原则。在仲景运用麦冬的五首方剂中,以该方之麦冬用量最大,为七升,对此,《本草新编》曾有精辟的阐述:“但世人不知麦冬之妙用,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为可惜也。不知麦冬必须多用,力量始大,盖火伏于肺中,烁干内液,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制矣;热炽于胃中,熬尽其阴,不用麦冬之多,则火不能息矣[3]。”言简而意赅,说明药性平和柔润之麦冬,对于此等阴虚燥热之证,非大剂难以奏效。麦冬量大而力专,滋阴清热,两擅其功,作为君药,是当之无愧的。该方以“麦门冬”名之,蕴含着“治病必求于本”之义,体现了作者的组方意旨。[4]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麦门冬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