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0724
威海市机关职员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607KB,2页)。

     【摘要】目的:明确威海市机关职员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威海市参加健康体检的机关职员,收集一般情况、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生化指标(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资料。结果:在3753例体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795例,患病率为21.18%(男22.61%,女19.59%),男性以40岁以上组最高,女性以60岁以上组最高,但标化后患病率为24.57%(男20.35%,女16.17%)。脂肪肝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腰围、臀围比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随着BMI的增高,男女脂肪肝的患病率均不断上升。脂肪肝组在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方面患病率与非脂肪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威海市机关职员脂肪肝患病率高,并有低龄化趋势,以中青年为主。脂肪肝的发生与BMI、肥胖、腰围、腰臀比和甘油三酯等的关系密切。

    【关键词】脂肪肝;患病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48-2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患病率不断增高,并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且无论是酒精性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均有发展至肝硬化、肝癌以及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因此,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受到普遍关注[1]。国内有部分研究报道,然而由于样本对象、年龄、性别不同,结果还不一致。山东地区尚缺乏大规模脂肪肝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对威海市机关职员体检资料分析,了解脂肪肝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威海市参加健康体检3753名机关职员,男性1972人,女性1781人,年龄20一82岁,平均56.66土12.46岁。

    1.2调查内容

    由查体中心专人负责调查,参照全国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表,主要包括(1)个人资料:一般情况、既往史、酒精摄入量、体育活动、饮食结构中脂肪比例等。(2)人体学指标: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3)生物化学指标: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醋(TG)、总胆固醇(TC)。(4)B超检查由超声科医生作肝胆B超检查(美国APOGEE80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

    1.3诊断标准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根据WHO标准分为<23、>23、>30;腰围为<90cm、>90cm;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2年修订的酒精性肝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增高、葡萄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判断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血脂异常参照1997年中华心血管学会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肥胖和内脏性肥胖诊断依据为2000年WHO西太平洋地区肥胖症特别工作组建议。标准化人口资料参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准。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

    2结果

    3753例研究对象共检出脂肪肝795例(21.18%),男性22.61%,女性19.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1。总体脂肪肝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性别分层后,男性和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男性在40一50岁年龄段达到高峰值为28.59%,女性在60一70岁年龄段达高峰值28.89%。50岁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14.391,P<0.01;而5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X2=4.247,P<0.05。经年龄及性别调整后,威海市机关职员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24.57%,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20.35%,女性为16.17%,P<0.01,见表1。

    将3753例研究对象根据脂肪肝的有无分为肪肝组(795例)和非脂肪肝组(295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组年龄、BMI、WHR、腰围及空腹血糖、TG、TC、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见表2、表3。

    脂肪肝组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病、ALT异常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见表4。

    3讨论

    脂肪肝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获得性疾病,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病因上有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之分。尽管肝活检组织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的金标准,但事实上多采用B超进行脂肪肝的流行性病学调查。研究证实脂肪肝与嗜酒、肥胖、营养过盛、糖尿病、病毒性肝炎(主要指丙型肝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接触肝毒性物质、长期全胃肠外营养等密切相关。我国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是针对特殊人群。由于调查对象的职业、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不同,脂肪肝患病率差异很大。从大庆调查油田工人5.15%,上海市调查高校教师8.80%,至北京和威海市调查的机关职员分别为11.00%和12.9%[2]。我们调查结果显示,威海市机关职员脂肪肝患病率为男22.61%,女19.59%,男性以40岁以上组最高,女性以60岁以上组最高,但标化后患病率为24.57%(男10.35%,女16.17%),高于北京、上海市机关职员患病率。男性以50岁前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而50岁以后其患病率较女性低,考虑可能与妇女绝经前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改变有关。经标化后脂肪肝患病率以30岁以上组最高,可以看出,威海市机关职员的脂肪肝患病率还是比较高的,并有低龄化趋势,以中青年为主。

    目前研究发现,中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日趋严峻,且开始低龄化。我国)18岁人群超重率为2.8%,肥胖率为7.1%,随着年龄增长,超重率和肥胖率都逐渐升高。与此同时18岁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2.6%,血脂异常率为18.6%[3]。我们调查显示,随着BMI的增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其中脂肪肝组中,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病、血糖增高、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等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说明肥胖、超重、血脂异常、血糖偏高等代谢紊乱可能是脂肪肝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脂肪肝的形成与营养失衡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据何宇纳等报道,我国1992一2002年人群脂肪摄入量不断上升,特别是动物性脂肪上升,与高限接近,偏离了平衡膳食的“适量动物性食物”和“适量脂肪量的要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