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和傣医推拿的比较研究(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查阅、人物访谈等方法从手法的理论指导、操作术式、诊治范围、特色及优势等四个方面比较中医推拿和傣医推拿的异同点,对总结和整理中华民族文化中汉族和傣族推拿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中医推拿;傣医推拿;民族医药;比较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11-02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s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s etc. to compared wi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Han medical Tuina and Dai medicine Tuina from four aspects:theoretical guidance, operation typ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cope and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comparative. Aimd to sort out and summariz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between Han and Dai medical Tuina treatment method,and must have certain academic value.
Keywords:Han medical Tuina ; Dai medical Tuina; The folk medicine; Comparison
推拿是以特定的手法为主要手段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的一种治疗方法[1]。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关于手法应用方面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地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各民族在手法的具体应用中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具有文字记载,有的采用口授心传的方式推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民族色彩的手法应用体系,丰富了手法医学的内容。
目前大多数地区常用的中医推拿实为汉民族常用的推拿方法,起源于“中央”(相当于现代河南洛阳一代),为汉族人民多用。其他民族中,目前具有文字记载的以傣医、蒙医、苗医、回医、壮医为多。本文从手法的理论指导、操作形式、诊治范围及特色和优势等四个方面比较中医推拿和傣医推拿的异同点,为手法医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理论指导
中(汉)医推拿古称按摩、按蹻、乔摩、挢引等,以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其中,尤其重视经络腧穴理论。《医学入门》引张子和语:“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2]。《皇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推拿的基础理论体系。
傣医推拿以“土、水、火、风”四塔,“色、识、受、想、行”五蕴理论为指导。“四塔”是构成自然界的四种物质,傣医用这四种物质解释人体的生长法则。“五蕴”(夯塔档哈),即色蕴(鲁巴夯),识蕴(稳雅那夯),受蕴(伟达那夯),想蕴(先雅那夯),行蕴(山哈那夯)是组成人体的重要因素。《嘎牙山哈雅》奠定了傣医推拿的理论基础,“尼该档三”(三诊)是傣医推拿的诊断基础[3]。
两种推拿方法均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为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随着西医的引入和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推拿在理论指导方面不断融入西医解剖的内容,使其体系更加完善。傣医推拿因其应用地域的原因,吸收了古印度医学和其他民族医学的精华,完善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如天竺国按摩法即带有浓郁的古印度按摩色彩[4]。
2 手法的操作术式
中医推拿手法的操作术式繁多,分类方法也较为合理,如根据手法用力方向进行分类,可分为垂直用力、平面用力、对称合力、对抗用力和复合用力等几类;根据手法作用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松解类、整复类等;根据手法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成人手法和小儿手法;根据手法组合进行分类,可分为单式手法和复式手法。我们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分类方式是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即动作结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进行分类,按这种分类方法,我们把繁杂的手法归纳总结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大类[2],其中,除运动关节类手法中的“扳法”要求“稳、准、巧、快”外,其他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中医推拿在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学术流派和分支。如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内功推拿、正骨推拿、小儿推拿流派,每个流派均有各自的特点[5]。
傣医推拿手法的术式较单一,目前尚无系统的分类方法。据相关文献记载,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捏、拿,揉等理筋活络的基本手法,另一类为折、提摆、牵拉等关节整复手法。手法操作简单快捷,多在治疗同时配合膏摩[4]。其中,一些手法操作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如“天竺国按摩法”的手法操作多是将古印度传来的手法进行合理组合而成,多用于自身保健。“口功疗法”也是一种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推拿加膏摩的方法,傣语称“咪喔咪顿”,操作者在用推、抹的方法将药涂于患处的同时,口中必须诵念相应的咒语,傣医大多有属于自己的秘传口功[6]。这种操作法还融入了意念和催眠疗法的内容[7]。另外,傣医推拿还常用单一的特色手法治疗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应用“弯腰床摆法(哟腰拐哈)”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应用“抱膝滚腰法(划好格腰)”法维持腰背部功能,缓解腰背部酸痛[4]。
相比较而言,中医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多,分类也渐趋合理;傣医推拿手法有待进一步整理和完善。
3 诊治范围
中医推拿的诊治较为广泛,可以治疗内、妇、儿、骨伤诸科病症。其中,骨伤科疾病应用较为广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等脊柱与四肢关节病症,网球肘、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等各种筋伤类病证;内科病症,如感冒、头痛、咳嗽、半身不遂等;妇科病症如痛经、缺乳、带下等;儿科病证,如发热、呕吐、疳症、便秘等;五官科病症,如牙痛、近视、鼻渊等[1]。, http://www.100md.com(和媛媛 邰先桃)
【关键词】 中医推拿;傣医推拿;民族医药;比较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11-02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s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s etc. to compared wi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Han medical Tuina and Dai medicine Tuina from four aspects:theoretical guidance, operation typ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cope and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comparative. Aimd to sort out and summariz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between Han and Dai medical Tuina treatment method,and must have certain academic value.
Keywords:Han medical Tuina ; Dai medical Tuina; The folk medicine; Comparison
推拿是以特定的手法为主要手段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的一种治疗方法[1]。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关于手法应用方面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地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各民族在手法的具体应用中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具有文字记载,有的采用口授心传的方式推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民族色彩的手法应用体系,丰富了手法医学的内容。
目前大多数地区常用的中医推拿实为汉民族常用的推拿方法,起源于“中央”(相当于现代河南洛阳一代),为汉族人民多用。其他民族中,目前具有文字记载的以傣医、蒙医、苗医、回医、壮医为多。本文从手法的理论指导、操作形式、诊治范围及特色和优势等四个方面比较中医推拿和傣医推拿的异同点,为手法医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理论指导
中(汉)医推拿古称按摩、按蹻、乔摩、挢引等,以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其中,尤其重视经络腧穴理论。《医学入门》引张子和语:“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2]。《皇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推拿的基础理论体系。
傣医推拿以“土、水、火、风”四塔,“色、识、受、想、行”五蕴理论为指导。“四塔”是构成自然界的四种物质,傣医用这四种物质解释人体的生长法则。“五蕴”(夯塔档哈),即色蕴(鲁巴夯),识蕴(稳雅那夯),受蕴(伟达那夯),想蕴(先雅那夯),行蕴(山哈那夯)是组成人体的重要因素。《嘎牙山哈雅》奠定了傣医推拿的理论基础,“尼该档三”(三诊)是傣医推拿的诊断基础[3]。
两种推拿方法均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为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随着西医的引入和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推拿在理论指导方面不断融入西医解剖的内容,使其体系更加完善。傣医推拿因其应用地域的原因,吸收了古印度医学和其他民族医学的精华,完善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如天竺国按摩法即带有浓郁的古印度按摩色彩[4]。
2 手法的操作术式
中医推拿手法的操作术式繁多,分类方法也较为合理,如根据手法用力方向进行分类,可分为垂直用力、平面用力、对称合力、对抗用力和复合用力等几类;根据手法作用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松解类、整复类等;根据手法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成人手法和小儿手法;根据手法组合进行分类,可分为单式手法和复式手法。我们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分类方式是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即动作结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进行分类,按这种分类方法,我们把繁杂的手法归纳总结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大类[2],其中,除运动关节类手法中的“扳法”要求“稳、准、巧、快”外,其他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中医推拿在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学术流派和分支。如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内功推拿、正骨推拿、小儿推拿流派,每个流派均有各自的特点[5]。
傣医推拿手法的术式较单一,目前尚无系统的分类方法。据相关文献记载,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捏、拿,揉等理筋活络的基本手法,另一类为折、提摆、牵拉等关节整复手法。手法操作简单快捷,多在治疗同时配合膏摩[4]。其中,一些手法操作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如“天竺国按摩法”的手法操作多是将古印度传来的手法进行合理组合而成,多用于自身保健。“口功疗法”也是一种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推拿加膏摩的方法,傣语称“咪喔咪顿”,操作者在用推、抹的方法将药涂于患处的同时,口中必须诵念相应的咒语,傣医大多有属于自己的秘传口功[6]。这种操作法还融入了意念和催眠疗法的内容[7]。另外,傣医推拿还常用单一的特色手法治疗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应用“弯腰床摆法(哟腰拐哈)”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应用“抱膝滚腰法(划好格腰)”法维持腰背部功能,缓解腰背部酸痛[4]。
相比较而言,中医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多,分类也渐趋合理;傣医推拿手法有待进一步整理和完善。
3 诊治范围
中医推拿的诊治较为广泛,可以治疗内、妇、儿、骨伤诸科病症。其中,骨伤科疾病应用较为广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等脊柱与四肢关节病症,网球肘、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等各种筋伤类病证;内科病症,如感冒、头痛、咳嗽、半身不遂等;妇科病症如痛经、缺乳、带下等;儿科病证,如发热、呕吐、疳症、便秘等;五官科病症,如牙痛、近视、鼻渊等[1]。, http://www.100md.com(和媛媛 邰先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