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764970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季节律特征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9年第4期
     (深圳盐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51808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4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与季节之间的关系,以期最大程度掌握其发病的规律。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律特征,其中以冬季的发病率最高,与其他季节的发病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只有充分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规律性,指导高危人群合理作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季节律;冬季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089-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I)的发病时间与诸多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分析我院近年来的4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疾病的发生与季节变化的规律性,以期指导临床,达到预防的目的。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48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297例,女189例,年龄38~81岁,平均为61.2岁;心肌梗死的部位:前、侧壁梗死191例,下、后壁梗死128例,心内膜下梗死112例,右室梗死55例;病程:30min~7d;病史: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121例,糖尿病史者57例,心绞痛病史者45例,冠心病史者43例,高血压病史者220例。治疗给予吸氧、有溶栓适血症者予尿激酶溶栓,根据病情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1.2发病时间的季节律特征全年分为公历1~12个月,依据我院所处气候特征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将4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与季节的相关性做一统计分析。

    1.3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对组间进行显著性检验,以P<0.05为以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百拇医药
    2结果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1月份和2月份的发病几率最高,7月份和8月份的发病率最低;春季的发病人数为113例,占总数的23.25%,夏季的发病人数为86例,相对较少,占总数的17.70%,秋季的发病人数为106例,占总数的21.81%,冬季的发病人数为181例,最高,占总数的37.24%,由此可见,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与其他季节的发病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生物节律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I)的发病时间具有显著的季节律特征。但同时节日饮食和情绪变化也是诱发AMI的主要因素,有时也受地理位置,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和职业、性别等因素的影响[1]。从本组资料分析来看,1月份和2月份是AMI的高发月份,从季节上区分,冬季是高发季节,其次是春季和秋季;,AMI发病的季节律形成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首先,人体自身的生理变化与季节的变化一样,存在春、夏、秋、冬之差异,因此,当自然界处于冬季时,人体的血管也发生了应激性的变化,多处于收缩状态,目的是减少热量的丢失而保暖,这样就导致了血压升高,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同时冷空气使人体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升高,循环中的A2肾上腺素能CA活性增加,B2肾上腺素能血管受体的敏感性改变,易致血管痉挛,血浆皮质醇增高,使心外膜血管对缩血管因素的敏感性增加,使冠脉血流减少,易导致心肌梗死发生。另外,由于春季气温升高,周围血管扩张,相对老年人植物神经调节功能较差,易造成血流凝滞,心肌相对缺血的发生,在原有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心肌缺氧加剧,导致心肌梗死[2]。其次,人的血脂浓度也随季节温度变化,冬季外界温度下降,人体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却应激性地出现高峰,而夏天人体的血脂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到最低水平。疼痛、缺氧、高温、直立体位及其他应激状态均可刺激精氨酸加压素的分泌[3],而精氨酸加压素对动脉压的调节是通过直接刺激血管效应,自主神经压力感受器反射,与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互作用的途径来实现的。Crawford[4]通过对气候变化时老年人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研究发现,两者均呈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变化,冬季时血小板体积增大、纤维蛋白原增加,所有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冬季急性心肌梗死高发的原因。综上所述,只有充分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规律性,指导高危人群合理作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天时节气的更替与气候变化,克服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尤其在疾病的高发时间、高发季节更应提高警惕。为此可建议患者在上午服用阿司匹林和B受体阻滞剂为佳,从而预防AMI后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可能性,同时养成早晨起来喝一杯温开水的生活习惯,以稀释血液,避免受寒冷刺激,每日注意饮食,情绪尽量保持稳定,要注意休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刘战英,靳学雷.急性心肌梗死与季节相关性调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0):2078.

    [2]秦景艺,赵勇,黄荫薇.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与情绪、季节、时间关系的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42-43.

    [3] 李荣堂,王留义,魏建国.急性心肌梗死712例发病时间的昼夜规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5)∶302

    [4] Crawford VL , McNerlan SE, Stout RW. Seasonal changes in platelets,fibrinogen and factor Ⅶ in elderly people[J].AgeAgeing,2003,32(6):661-665.

    (收稿日期:2009.01.19), 百拇医药(郭淑军 谢素美 赵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