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6年第5期
编号:12853176
心理护理干预在自发性气胸44例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第5期
     【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共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5例和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疼痛Ⅲ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定“重度”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情绪,简单易行。

    【关键词】系统化心理护理; 自发性气胸;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1.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23-02

    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肺组织与脏层胸膜破裂,或肺表面的肺大疱破裂以及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发病率约为7.4~18/10万人,病情发展迅速,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可发展为窒息甚至死亡[1-2]。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4],我院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旨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共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标准[5]。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4~56岁,平均年龄(42.3±4.7)岁;病程3~24月,平均病程(15.26±6.16)月;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人,支气管哮喘8人,COPD 7人,慢性支气管炎13人,其他疾病3人。观察组男25人,女19人;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44.6±5.2)岁;病程4~27月,平均病程(16.01±6.72)月;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人,支气管哮喘6人,COPD 9人,慢性支气管炎9人,其他疾病8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接受自发性气胸紧急处理后,待病情平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吸氧、心电监护、限制活动,护理人员及时观察闭式引流器固定效果、穿刺处是否有皮下气肿及出血,关注引流瓶内液体性状与量。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情绪调节: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采取开导、聊天等方式调节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②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述自发性气胸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后,以及治疗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加强患者对自发性气胸的了解,缓解患者因为无知带来的恐惧。③心理行为诱导训练: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护理人员应诱导患者稳定情绪,采用引导性语言,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④目标定位:鼓励患者勇敢面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预防出现焦虑、抑郁,采用鼓励性的言语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⑤睡眠诱导:对患者体位进行指导,教会患者呼吸技巧,可缓慢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配合舒缓的音乐,但禁止服用诱导睡眠的相关药物,以防出现呼吸机麻痹等不良反应。

    1.3[JP+1]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焦虑、抑郁等指标变化。疼痛程度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5]:Ⅰ级:疼痛可以耐受,且不影响睡眠与正常生活。Ⅱ级:疼痛较为明显,主动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及生活受到干扰。Ⅲ级:疼痛非常剧烈,难以忍受,出现被动体位或濒死感,需服用止痛药缓解。焦虑与抑郁评分采用SAS、SDS量表[6],评分在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JP]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疼痛Ⅲ级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2.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由表2可知,对照组重度焦虑、抑郁的人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患者表现为剧烈疼痛、呼吸困难等。本研究采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自述疼痛分级中,疼痛Ⅰ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并且疼痛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符合现代医学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心理护理干预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是在心理学原理指导下,朝着预期目标发展,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的一种护理模式[6]。

    系统化心理护理模式主要包括语言与行为诱导,达到转移患者注意力,分散其对于疼痛的关注,最终达到提高疼痛耐受性,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性,减慢心率,使患者处于生理及心理较为稳定的状态,同时,还可以减轻免疫应激相关反应[7-8]。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知识宣教、心理诱导等多种护理方法入手,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级中重度焦虑、抑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非常重要。患者表现为焦虑、紧张、不安等,多源于对自身病情的不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与顾虑,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9]。

    综上所述,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减轻疼痛等不适,调节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和莲.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5,7(4):304-305.

    [2]魏喜玲,张丽,吴彩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0,32(18):2619-2620.

    [3]吴新萍.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277-278.

    [4]馀遵迪, 何长清.自发性气胸诊断方法的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3,13(10):618.

    [5]史雯.心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焦虑和疼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4):79-80.

    [6]段泉泉,胜利. 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09):676-679.

    [7]严杰.综合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心理及疗效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8-19.

    [8]张文学,石林.自发性气胸患者运用整体护理模式的心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6:172-173.

    [9]董贤明.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11:68-69.

    (收稿日期:2016.03.15), 百拇医药(邓永红 袁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