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8年第5期
编号:1331380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5例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第5期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 吸氧、利尿、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法治疗,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78.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0.0% ,明显低于观察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的90.9%、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的92.7% ,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CO、SV,优于对照组;观察组pH值、PO2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加温阳利水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温阳利水法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9-0050-0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肺心病,临床症状有吐泡沫样痰、咳嗽、胸闷,严重时出现气喘加重、心悸等右心衰竭症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平均患病率为0.48%[1];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为长期服用西药治疗,但是长期服用西药不良反应较大,会对患者某些器官造成损伤[2]。目前临床上推荐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3],以提高临床疗效。笔者选取110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标准参考《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4]和《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5],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肺部肿瘤的患者;④对该研究所用药物具有变态反应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3.7±9.6)岁; 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27例,Ⅳ级4例;肺心病病程4~12年,平均病程(6.3±4.5) 年。观察组55例,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4.2±9.1)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3例,Ⅲ级26例,Ⅳ级6例;肺心病病程3~11年,平均病程(5.7±4.1) 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复方卡托普利片(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138)口服,12.5~25mg/次,3次/d;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297;规格:2 mL:20mg ×10支),将20~40mg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加入250 mL 5%葡萄糖中进行静脉滴注,10~15滴/min,1次/d;甲磺酸酚妥拉明(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39;规格:40 mg×2 s),将10 mg甲磺酸酚妥拉明加入250 mL 5%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10~15滴/min,1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温阳利水方剂,处方为:陈皮15 g,大腹皮10 g,葶苈子30 g,红参15 g,冬瓜皮30 g,附子10 g,茯苓15 g,桑白皮15 g,水蛭6 g,地龙10 g,甘草6 g。水煎服, 1 剂/d,早晚分服,连续服用2周。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①心功能疗效判定( NYHA分级) :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者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为显效; 心功能提高l级但少于2级为有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为无效[5]。②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为有效;患者症状无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为无效[6]。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 、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每搏量( SV)。③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O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心功能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8.2%、80.0% ,观察组心功能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2.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兩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LVEF、CO和S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LVEF(48.8±4.2)%、CO(4.2±1.3)L/min、SV(57.8±6.3)mL,观察组LVEF(51.6±4.3)%、CO(5.1±1.9)L/min、SV(64.7±6.9)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pH值、PO2和PCO2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H值(7.3±0.1)、PO2(10.4±1.5)kPa、PCO2(6.9±0.6)kPa,观察组pH值(7.5±0.3)、PO2(11.2±2.0)kPa、PCO2(6.3±0.4)kPa,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百拇医药(贺建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