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8年第8期
编号:13306995
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第8期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具有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后期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预后差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其年发病率为100(25~400)/10万[1]。早期由于肝脏的代偿功能,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失代偿期则会出现由肝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症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常用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为Child-Pugh分级法,其分级的确立对临床防治肝硬化有重要意义。肝硬化患者病情持续进展,积极采取能预防肝硬化的发生、延缓肝硬化病情进展的方法,则尤为重要。中医“治未病”理念,是一种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的理论,及早发现并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是实践“治未病”的一种重要方法[2]。中医体质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临床治疗[3]。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对临床防治肝硬化可提供帮助。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研究对象 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在浙江省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的患者。152例肝硬化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5岁,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58.4±11.6)岁。其中男性100例,女性52例。

    1.1.2 诊断标准

    1.1.2.1 肝硬化诊断标准(参照《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003》)[4] 主要指征:①内镜或食道吞钡X线检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