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2009
编号:13842973
童安荣主任医师基于脾升胃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009
     3 慢性肾脏病影响脾胃

    慢性肾脏病病程缠绵,病机错杂,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肾两脏虚弱,标实为水湿、痰饮、血瘀、浊毒[5]。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气虚衰,气虚日久,进而导致肾阳不足,肾阳虚弱导致脾失温煦,更加重了体内水湿、痰饮、血瘀、浊毒的停聚,使得脾胃之气更虚。脾气虚衰,失于运化,则水液内停。脾主统血,脾气充足是血液循行于脉内的关键,脾气虚弱,血液失于统摄,溢于脉外,则出现尿血;脾气虚弱,升清失司,致使人体精微物质不能上输于心、肺,下降至小肠、膀胱,则出现尿浊、大便汤泄等症。胃气虚弱,降浊能力减弱,致使糟粕不能及时排除,淤积于肠道内,浊毒内生,该毒为内生之毒 ,即为慢性肾衰之毒[6],进而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本应先后天相互滋养,但慢性肾脏病患者先天之本亏耗,不能顾护后天,致使后天失养;后天运化失常,精微物质生成受阻,不能滋养先天,使先天更弱,最终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加重,同时出现各种脾胃功能紊乱的症状。由此可见,脾胃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相互影响。而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则是疾病发展的关键。因此,调理脾胃气机,使气机升降相因,不仅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脾胃功能紊乱所表现出的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溏泄、便秘等症状,促进药物的吸收,更可以改善肾脏功能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