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2012
编号:13834791
张喜奎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浅识(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012
     3 疑难慢性肾脏病探究

    慢性肾衰竭是指多种原因诱发慢性肾脏疾病长期不愈而致肾实质持续性破坏、肾脏萎缩不能维持代谢,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性下降,最终进展至终末期,临床以代谢紊乱及全身多器官、各系统受累为表现的综合征。在诸多肾脏病中,慢性肾衰竭是多种慢性肾脏病最终归属,故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尤为困难。张喜奎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

    张喜奎教授将慢性肾衰竭早期病变归于太阴、少阴、少阳[6],主要以太阴脾虚不摄、少阴肾精不藏,导致肾脏开阖失职,精微外泄,久而正伤,脾肾两虚,气化失常,导致痰、湿之邪壅塞三焦,少阳枢机不利,肝失疏泄,肺失宣降,脾失运化,肾失气化,水道不畅,邪停日久,阻碍阳气,郁结化火,导致寒热错杂。终末期病在厥阴,其病变多极端,或为极寒或为极热,厥阴又具有阴尽阳生的特点,故此时病理本质为阴阳俱损,正气衰微,厥阴火少,外不能温煦而生寒,内以浊毒瘀血互结,郁久化生热毒,滞脾碍肺,壅堵三焦。邪扰神明而神昏谵语,毒攻脾胃而恶心呕吐,内引肝风则抽搐,蕴结肌肤则发瘙痒,亦呈寒热错杂之征象。慢性肾衰竭可同时出现太阴、少阴、厥阴病变,病入三阴,正气亏虚严重,难以抵抗病邪,故治法应以扶正为基本,活血化瘀、利水化浊等祛邪之法亦当贯穿始终。

    慢性肾衰竭病在厥阴,病情危重,是辨治重心所在,其中脾肾阳虚、浊毒壅滞为常见证型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