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粮食豆类 > 番薯(红薯)
编号:11071311
为何强调吃红薯(1)

     自从《林博士全新健康经》发表后,无论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讲中,或数以千百封的电邮里,皆有多人询问“健康排毒餐”中,为何强调五谷杂粮,特别是红薯的食用。本文试着从中华传统医学食疗的观念谈起,再配合作者临床观察,讨论五谷杂粮这个主食地位恢复的必要性与急迫性,以供大家参考,或可为棘手的现代文明病找出另一条防治之道。

    华人的传统饮食原有“主食”与“副食”之分,数千年以来,先民均以五谷杂粮为主食。惟近数十年来,人们主食改以鸡鸭鱼肉蛋奶,年轻人甚至以汉堡、炸鸡、薯条、牛排外加可乐、甜食为主要饮食,这与现代人慢性病的高罹患率与年轻化有必然的关系。不可不慎!

    在各式的演讲与电视广播节目中,我经常提到:慢性病不是突然得到的!发病前,大肠、肝、肾和脾这四组器官多数已受损,而中医学早就倡导:“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五谷最养脾”!不吃全谷类食物,必然造成脾的受损。现代人多以精致加工的速食满足口腹之欲,却不知危机四伏;再加上蔬果的摄入不足,健康的危害就更大了!

    早在2000年前中医之圣典———《内经》就宣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素问·藏器法时论》)。中华药食同源的观念,源远流长,亘古常新。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列了食疗的专篇,强调了食疗的价值,他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之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33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健身科学》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