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生姜不老方
宋代大文豪苏轼担任杭州太守的时候非常喜欢西湖,不但经常身穿便服游览西湖美景,还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传世诗句。有一天,苏轼又来到西湖,漫步在苏堤上时,突然想到不远处的净慈寺有一位寿高体健的和尚值得拜访,便走进了净慈寺。
寺院方丈将苏轼迎进禅堂,小和尚端来了一杯西湖龙井,苏轼一边喝茶,一边问:“大师,听说您的寺内有一位寿高身健的高僧,可否一见?”方丈连忙命小和尚叫来。只见那位高僧步履矫健,胸挺腰直,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方丈介绍说:“这就是人称‘聪药王’的本寺制药僧。”苏轼忙起身让座,双手合十虔诚地问道:“久闻高僧身健寿高,今得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请问您多大年纪?为何如此不老?”
老和尚答道:“贫僧今年八十有五,四十岁时身体肥胖,臃肿不堪,步履艰难。后来求得一方,做成乳饼,一连吃了四十余载,所以不老。”苏轼非常好奇,急问乳饼如何制作?老和尚毫无保留地把秘方全盘托出:“此方只有一味生姜,把姜捣烂,绞取姜汁,盛入瓷盆中,静置澄清,除去上层黄清液,取下层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其粉,名为‘姜乳’。一斤老姜约可得一两多姜乳,用此姜乳与3倍的面粉拌和,做成饼蒸熟即可。每日空腹吃上一二个姜饼,我连吃一年便身轻体健。后来遁入山门,我也每天都吃。看来姜乳饼要伴我终生了。”
苏轼拜谢之后回到了府上,心想这姜乳饼制作复杂,再加上他自幼生长在四川眉山,吃惯了米饭,不喜面食,便放下了吃姜乳饼的念头。后来,他遍访民间,终于又搜集到一个以生姜为主药的方子,他十分欣赏此方,曾做诗道:“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这首诗被后人收载编著进了《苏沈良方》中,叫做“驻颜不老方”,很多养生医籍也都有转录,足见生姜对于抗衰老的功效。, 百拇医药(李秋菊)
寺院方丈将苏轼迎进禅堂,小和尚端来了一杯西湖龙井,苏轼一边喝茶,一边问:“大师,听说您的寺内有一位寿高身健的高僧,可否一见?”方丈连忙命小和尚叫来。只见那位高僧步履矫健,胸挺腰直,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方丈介绍说:“这就是人称‘聪药王’的本寺制药僧。”苏轼忙起身让座,双手合十虔诚地问道:“久闻高僧身健寿高,今得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请问您多大年纪?为何如此不老?”
老和尚答道:“贫僧今年八十有五,四十岁时身体肥胖,臃肿不堪,步履艰难。后来求得一方,做成乳饼,一连吃了四十余载,所以不老。”苏轼非常好奇,急问乳饼如何制作?老和尚毫无保留地把秘方全盘托出:“此方只有一味生姜,把姜捣烂,绞取姜汁,盛入瓷盆中,静置澄清,除去上层黄清液,取下层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其粉,名为‘姜乳’。一斤老姜约可得一两多姜乳,用此姜乳与3倍的面粉拌和,做成饼蒸熟即可。每日空腹吃上一二个姜饼,我连吃一年便身轻体健。后来遁入山门,我也每天都吃。看来姜乳饼要伴我终生了。”
苏轼拜谢之后回到了府上,心想这姜乳饼制作复杂,再加上他自幼生长在四川眉山,吃惯了米饭,不喜面食,便放下了吃姜乳饼的念头。后来,他遍访民间,终于又搜集到一个以生姜为主药的方子,他十分欣赏此方,曾做诗道:“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这首诗被后人收载编著进了《苏沈良方》中,叫做“驻颜不老方”,很多养生医籍也都有转录,足见生姜对于抗衰老的功效。, 百拇医药(李秋菊)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调味品类 > 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