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丁包子的来历
五丁包子是扬州极负盛名的特色点心。它是以海参、母鸡、猪腿肉、冬笋、大虾为馅料做成的包子,入笼屉之后以猛火蒸熟而成,不但味道十分鲜美,营养也很全面。而据说清朝的乾隆皇帝便是五丁包子的第一位食客。
当年,乾隆六下江南,一次途经扬州,扬州府的大小官员都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皇帝来了,如果服侍得好,自己就有可能加官进爵;害怕的是,一旦有个闪失,不但可能丢官,脑袋都有可能不保。所以扬州知府请来了扬州所有的高师名厨,决心一定要让乾隆吃得心满意足。
第一天吃饭的时候,小太监出来传旨:皇上要尝尝扬州的点心,先上个包子吧。知府一听松了口气,心想这似乎不太难,但听到小太监随后的话,他脑门上的汗就出来了。“皇上对包子有个要求,简单来说就是五句话: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细嫩而不过软。”知府不敢怠慢,赶紧召来扬州城里十几个擅长做包子的名厨,要求众人拼命也要搞定这种包子。
众厨师一听犯了难,只有一位姓丁的师傅显得十分镇定,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滋养莫过于海参,少用点,不过补;味美莫过于鸡肉,少用点,不过鲜;油香莫过于肥肉,少用点,不过腻;松脆莫过于冬笋,少用点,不过硬;细嫩莫过于虾仁,少用点,不过软。用这五种料包馅做出来的包子,大概皇上会满意的吧。”
众厨师听后觉得有理,连忙七手八脚将海参、鸡肉、肥肉、冬笋和虾仁分别切成小丁,放入调味料,包入包子皮,上笼蒸熟。知府战战兢兢地把蒸熟的包子端到了乾隆面前,乾隆吃了一口,然后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半天才腾出功夫问:“这是什么包子?”小太监赶紧回禀:“这就是按照您的五句圣谕制成的包子。”乾隆满意地点头,并笑着题下了“天下一品”四个大字。由于包子是由丁师傅发明的,所以后来这种包子就被称为“五丁包子”了。, 百拇医药(姜雨荷)
当年,乾隆六下江南,一次途经扬州,扬州府的大小官员都既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皇帝来了,如果服侍得好,自己就有可能加官进爵;害怕的是,一旦有个闪失,不但可能丢官,脑袋都有可能不保。所以扬州知府请来了扬州所有的高师名厨,决心一定要让乾隆吃得心满意足。
第一天吃饭的时候,小太监出来传旨:皇上要尝尝扬州的点心,先上个包子吧。知府一听松了口气,心想这似乎不太难,但听到小太监随后的话,他脑门上的汗就出来了。“皇上对包子有个要求,简单来说就是五句话: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细嫩而不过软。”知府不敢怠慢,赶紧召来扬州城里十几个擅长做包子的名厨,要求众人拼命也要搞定这种包子。
众厨师一听犯了难,只有一位姓丁的师傅显得十分镇定,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滋养莫过于海参,少用点,不过补;味美莫过于鸡肉,少用点,不过鲜;油香莫过于肥肉,少用点,不过腻;松脆莫过于冬笋,少用点,不过硬;细嫩莫过于虾仁,少用点,不过软。用这五种料包馅做出来的包子,大概皇上会满意的吧。”
众厨师听后觉得有理,连忙七手八脚将海参、鸡肉、肥肉、冬笋和虾仁分别切成小丁,放入调味料,包入包子皮,上笼蒸熟。知府战战兢兢地把蒸熟的包子端到了乾隆面前,乾隆吃了一口,然后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半天才腾出功夫问:“这是什么包子?”小太监赶紧回禀:“这就是按照您的五句圣谕制成的包子。”乾隆满意地点头,并笑着题下了“天下一品”四个大字。由于包子是由丁师傅发明的,所以后来这种包子就被称为“五丁包子”了。, 百拇医药(姜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