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15年第9期
编号:12586394
秋治未病重养肺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健身科学 2015年第9期
     中国医学的古圣先贤们汲取中华文化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等忧患思想,提出了“治未病”的著名论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更是有言“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历代医家都将治未病看作医者追求的最高层次和境界。那么秋季如何养肺才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呢?

    ★亚健康人群最宜治未病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苦恼:明明全身乏力、失眠胸闷、颜面浮肿,去医院进行各种检查却被告知并无异常,而这些都是亚健康的症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全球有约70%的人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加以积极干预,则有可能最终向疾病转化。中医治未病的对象也是亚健康人群和疾病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亚健康症状,都可以纳入治未病的对象,尤其是体质较虚的老年人,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

    ★燥气当令应润肺

    入秋之后,天气由热转凉,由湿转干,人容易感到唇干舌燥、嗓子干涩、燥热难当。《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多吃濡润的食物,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以益胃生津。体质偏热的人可吃点梨,偏寒的人可适当进补,桂圆、红枣之类皆可。

    另外,立秋后气候多燥,适当食粥能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润燥。此外,民间还有“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用膏方进补也很适合秋冬季节的保健,可滋阴,同时也利于阳气的敛藏。

    ★关注肺活力

    在人的五脏六腑中,最先衰老的是肺脏,而不是心脏。一个人的肺活量从20岁开始就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到40岁,肺活量只及巅峰期的一半。肺活量的下降标志着生命活力的下降,人体的适应能力、耐受能力因此而减退,所以,养生保健首先应该关注肺活力。

    平时应特别注意呼吸系统的锻炼,没事的时候不妨试试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腹式呼吸能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和肺气肿病人病情的恢复。

    登山也是立秋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它能增强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此外,在众多养肺方法中,“笑”也很有效。人在笑时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扩大肺活量,改善肺部功能。, 百拇医药(张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