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365781
电针和TDP配合压耳穴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30例临床分析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日 《按摩与导引》 2006年第9期
     摘 要 目的:观察电针和TDP配合压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和TDP照射配合压耳穴,对照组以电针和TDP照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73.3%,二组比较治疗率,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TDP照射、压耳穴治疗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 TDP照射 压耳穴

    随着生活节奏紧张,都市人常因劳累、久坐体位不当,受外伤所致,或过分负重、寒冷等因素而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病发病率高,病情反复,用电针和TDP照射、压耳穴治疗可提高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均经CT、X线照片检查,其中L3-4突出10例,L4-5突出35例,L5-S11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55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或慢性劳损或受寒冷、潮湿地生活史。(2)多发于青中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4)病变部位椎体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5)下肢受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麻木感)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6)CT、MR、X线照片可显示椎间突出部位程度。[1][2][3][4]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阿是穴(疼痛点)或双肾俞。夹脊(主穴)L5-S1:取腰四针:即棘间隙左右旁开1寸和3寸。秩边、顶点、委中穴(强刺激三次即拔毫针)、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方法局部穴位范围消毒,取毫针30号50mm,直刺腰部,取30号40mm毫针于四肢穴位。疼痛甚者可取陵下穴(止痛),强刺激后(三次)即拔毫针以提插手法,得气(产生酸、麻、胀感),取各2对穴接G6805-II电针仪,连续波,电量以患者能接受为度,留针30分钟。辅以TDP照射。
, 百拇医药
    2.2 压耳穴 取肾,肝,腰椎,内分泌,植物神经,止痛穴。

    上述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消退水肿、止痛作用(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的炎症、水肿)。

    2.3 对照组 采用电针、TDP照射方法治疗,不压耳穴。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基本恢复原有生活工作;有效:疾病减轻,腿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比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

    2组有效比较,治疗组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 http://www.100md.com
    4 病案举例

    罗某,女,49岁,于05年10月18日在本院门诊就诊。主诉:腰及左下肢牵胀痛10年,加重1个月。诉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始腰痛病渐及下肢牵胀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限,有腰痛病史10年。曾在市内多家医院门诊求诊经治疗,服药贴膏药,症状稍缓解,今腰痛用上述方法无效。纳睡可,舌暗淡苔白脉弦。体查:腰椎无明显侧弯,L4-5、S1棘间隙压痛+,叩击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克氏征+,腰椎CT示:“L4-5椎间盘向后突出,腰椎骨质增生。”中医诊断:痹症属气滞血瘀型,按上述治疗组方法,治疗16周疼痛症状消失。嘱患者适当作腰腹肌锻炼,注意腰腿体位及保护,忌食辛辣刺激食品,避寒冷潮湿地方生活。

    5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多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跌仆闪挫,致经络受损,气滞血瘀。针刺 以足太阳经、少阳经为主。治法:通经络,通血脉止痛,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多因破裂椎盘压迫相应的脊神经根,使邻近神经根出现炎症水肿而成[2][5]。针对病因,采用电针、TDP照射加压耳穴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周围炎症水肿,解痉止痛,调节神经,起自我修复作用,因而可以提高疗效。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倪家骧,樊碧发,薛富善. 临床疼痛治疗技术. 北京:科学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4

    [2] 周光斗,刘振华,陈俊抛. 临床神经病诊断学.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9

    [3] 冯新送 艾宙.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3; 35(11):47~48

    [4] (美)金观源.临床针灸反射学.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5

    [5] 邱茂良.针灸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88,10, 百拇医药(孟 杰 何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