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365754
小儿腹泻推拿治疗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日 《按摩与导引》 2006年第9期
     陈志伟 严隽陶(指导)

    关键词 腹泻,小儿 推拿治疗 研究进展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在国内外皆呈现高发病率。如克利夫兰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每人每年发病1.52次[1],中国每年为1.76次/人,农村高于城市[2],估计中国5岁以下儿童每年有3~4亿人次腹泻。其病原有细菌、病毒、原虫等,以病毒为多见,尤其是轮状病毒[3,4]。其中夏季多发细菌性腹泻,秋冬季节则多发轮状病毒肠炎,据统计中国秋冬小儿腹泻中有半数为轮状病毒所致,可见轮状病毒是中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与外国的报道一致[3,4]。轮状病毒感染以6月~2岁婴幼儿为多见(约占93.5%),2岁以后小儿感染轮状病毒逐渐减少。至于其它病毒,尤其是肠道腺病毒,在小儿腹泻中的病原地位,墨尔本调查占6%[4],中国是小于5%[5]。同样,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小圆病毒也能引起腹泻。
, 百拇医药
    1 病因病理

    小儿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的生理病理,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神经调节系统尚未完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较少,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却相对地多,小儿的胃肠道负担较重;同时,婴幼儿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肠道分泌型IgA量少,胃肠道防御机能低下,因此,婴幼儿更易于发生肠道的功能紊乱和感染[6]。而感染亦会影响小儿的免疫功能,肠道感染后,首先引起局部免疫应答反应。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实[7],感染后抗体产生受抑制而降低,原因是T细胞功能抑制。在发病后,同时引起全身免疫应答,1周内血清IgM明显升高,IgG降低;常氏[8]对100例急性腹泻患儿做了空腹IgG、淋巴母细胞转化率等测定,结果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明显受损,尤以IgG为著。提示小儿腹泻的发生与免疫功能关系密切。

    小儿腹泻还与胃肠激素有关,随着对胃肠道激素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不少消化道疾病时有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其中,血浆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含量与小儿急性腹泻关系密切,胃泌素能引起小肠蠕动增加,这是胃泌素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胃动素则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功能,可引起小肠、结肠及结肠袋的收缩并减少小肠传输时间。因此,腹泻时小儿的血清胃泌素及血浆胃动素均较正常时高。李氏等[9]测定了49例腹泻患儿的空腹血清胃泌素含量,并与50例健康儿童比较,腹泻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刘氏等[10]对10例正常小儿和38例急性腹泻患儿血浆胃动素水平测定,结果发现小儿急性腹泻病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小儿急性腹泻病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变化与其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 百拇医药
    《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生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而下降,而泻痢作矣。”因此,中医学认为[11]小儿腹泻主要与脾胃有关,其病因以外感时邪及内伤饮食最为多见。由于小儿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其阴生阳长均需脾胃化生更多的水谷精微充盛机体,小儿脾胃的负担相对较重;同时小儿兼具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脾胃相对较薄弱,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久病脾虚等其他原因均可引起脾胃失调而腹泻。

    2 诊 断

    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中国对腹泻病的控制非常重视,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订“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2]: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脓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多。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包括霍乱、痢疾、及其它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及非特异性溃疡性腹泻、糖原性腹泻等其它腹泻。
, http://www.100md.com
    3 治 疗

    中国自50~60年代以来治疗小儿腹泻的原则是禁食、补液、及用抗生素等,但疗效不佳;近年来在WHO倡导下,各国对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发病机制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新的治疗方案,我国也确定了腹泻病的治疗原则[12]为:(1)预防脱水(2)纠正脱水(3)继续饮食(4)合理用药。目前,临床上治疗腹泻病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后果是造成小儿肠道菌群失调,破坏了肠道生态平衡,使腹泻迁延或加重,且可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因此,西医治疗小儿腹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小儿腹泻有较好效果,但要取得患儿的配合较困难,往往采用灌服等强制措施,给患儿造成痛苦,剂量也难以准确,常影响临床疗效。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概况

    运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操作简便、疗效肯定、经济安全。
, http://www.100md.com
    小儿推拿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治疗小儿腹泻主要以辨证施治为原则,其分型主要是以小儿腹泻的病因病理为依据,辨证为三型至六型,不外乎伤食型、寒湿型(风寒型)、湿热型、脾虚型、肾虚型、脾肾阳虚型和惊吓型[13~17]。临床施治时选取小儿特定穴为主,使患儿得到整体治疗。小儿腹泻主要与脾胃有关,推拿治疗诸法均注重调整脾胃而达止泻目的。

    (1)直接依据分型选取不同的手法和穴位:

    先辨证分型,然后根据每一分型选取不同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分型虽有不同,由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久病脾虚是小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因病理,因此,伤食泻、湿热泻和脾虚泻三型是基本分型,刘新年等[13]仅分此三型,崔克田[14]则增加了寒湿泻,分为四型;康立君等[17]则又增加了肾虚泻和惊泻,分为六型。治疗时均选用小儿特定穴为主如推脾经,推大肠,揉脐及龟尾,推上七节骨,推三关,揉外劳,退六腑等,依据不同分型相互配伍,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达健脾益气、消食导滞、温阳散寒、清热除湿、理肠止泻之功效。结果刘氏等[13]治疗252例痊愈159例,好转76例,无效17例;崔氏[14]治疗544例痊愈455例,占85%;康氏等[17]治疗35例痊愈30例,占85.7%,好转4例,占11.4%,无效1例。其中分三型施治的治愈率最低,四型、六型的治愈率的差别不大。由于各家治疗原则及治法基本相同,因此,提示了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一定程度上与分型有关,太少则不够全面,太多又过于烦琐,不利于临床推广。
, http://www.100md.com
    (2)选取基本手法和穴位,根据分型加减:

    临床上亦有先选取基本手法和穴位,然后根据分型加减,疗效显著,由于方法较分型施治法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齐氏等[15]以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捏脊为主,辨证四型加减;孙氏等[18]选用基本方:补脾经,推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辨证分三型加减。前者是选择腹、背部的特定穴为基本方,再以手部的特定穴辨证加减;后者则是综合手部及腹背部特定穴为基本方,再行加减。结果都取得满意疗效,以前者为佳,可能与分型有关。本人在临床中对50例腹泻患儿辨证分为四型治疗,使用基本方:补脾经,摩腹,揉脐,推七节骨,捏脊等,然后辨证加减。结果三天治愈4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疗效显著[19]

    [ 下 页 ], 百拇医药(阮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