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77892
按摩手法治疗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按摩与导引》 2007年第4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寰枢关节半脱位,椎周组织痉挛等原因压迫椎动脉,或使椎动脉瘀血造成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甚至卒倒,头恢复中立位时症状消失,伴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脑缺血症状而言。

    自2004年以来我们共收治此病患者150例,通过按摩手法治疗收到比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为门诊病人。以慢性持续性眩晕为主,伴有耳鸣、心悸、恶心、精神不振等症状。眩晕的发作往往与头颈部位置改变有关,150例患者中,男63例,女87例;年龄25-35岁11例,36-45岁67例,46-55岁56例,55岁以上16例;发病时间在1个月者37例,2-6个月者61例,6-12个月者35例,1年以上者1例。

    1、2影像学资料本组150例中,脑电图检查者95例,TCD检查者58例,颈椎X线片检查者105例,颈椎CT检查者50例,MRI检查者27例,综合患者症状,体征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排除颈椎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疾病。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放松颈肩上背组织法患者俯卧位上肢自然放松,医者站于头侧,双手掌推肩、上背部数遍,单或双手鱼际揉颈肩脊椎两侧5-7遍,单手拿揉颈部,使颈肩背部肌肉完全放松。

    2、2牵拉颈项旋转复位患者仰卧于床上。医者坐于头侧方凳上,双手多指揉颈椎两侧数遍,然后一手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向头顶方向持续牵拉约3分钟,托枕部手的食指或中指顶住偏歪的棘突被动抬头(颈被动前曲),然后左右旋转头,同时托枕部手的食指和中指,用力向中线顶偏歪的棘突,同时可听到响声或指下有移动感、然后恢复中立仰卧位。

    2、3点揉穴位镇静法点揉风池、风府、大椎、肩井、内关等穴,每穴约半分钟。

    2、4推揉颈项通络法患者正坐于方凳上,医者立于其侧,一手扶患者额部,另一手拇指揉压理顺颈椎两侧数遍。手掌大面积推揉颈肩背部。
, 百拇医药
    2、5对症治疗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还可用坐位颈椎旋转复位法,如有失眠可加头部镇静手法;如有神经根症状可配合牵引;如有交感神经症状,可配合中频、针灸、药透。

    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每次约20分钟,一般患者需1-2个疗程即可达到满意疗效。

    3 治疗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改善,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基本痊愈:症状消失。但劳累或长时间低头仍有眩晕等不适感觉;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4 治疗结果

    痊愈:70例,占46.6%;基本痊愈36例,占24%;好转31例,占20.6%;无效13例,占8.6%,治疗总有效率占91.3%。

    5 讨论
, 百拇医药
    椎动脉走行,椎动脉有左右两支,起自锁骨下动脉,沿颈总动脉的后上方上升,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向上,通过相应的横突孔,由枢横突孔上方穿出,并在其侧块处拐弯向后方,由枕骨大孔的外缘进入颅腔到脑桥延髓交界处。相互联合成基底动脉。

    由于椎动脉与颈椎的特殊关系。在颈椎发生退变或病变后,头颈转向某一方位造成椎动脉受压瘀迂或刺激交感神经,造成椎动脉痉挛,使椎动脉血流量减少。而出现脑供血不足等一系列症状。颈椎的长度缩短(主要是椎间盘退变后变薄),椎动脉相对或绝对变长,使椎动脉与颈椎的长度比例被破坏,这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笔者认为,颈椎的骨质改变或压迫,如颈椎的骨赘增生、后关节紊乱、颈椎滑脱、寰枢关节半脱位等是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长时间的低头,使颈部肌肉不能完全放松或颅底肌肉痉挛。直接或间接压迫椎动脉。也是引起此病的原因。另外有些则不是直接压迫椎动脉,而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所致。本病以中老年发病率高,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35-45岁年龄段,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这可能与伏案工作过久开始退变过程中的不适应有密切关系。

    手法推拿治疗可以缓解颈肌痉挛,松解颈椎肌肉粘连。消除无菌性炎症。另外还可以调整颈椎节段的异常移位或错位。降低颈椎间盘的负荷,促进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善,恢复颈椎动静力学平衡,从而减轻或消除对颈椎神经椎动脉血行的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扩张椎动脉,缓解对交感神经的刺激,有效的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大脑缺氧状态。使眩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得以解除。本疗法见效快、疗效好,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百拇医药(白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