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78498
从脊柱的运动及肌肉分布特点看常见腰疾患病因(3)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按摩与导引》 2007年第5期
     突之间,呈长方形,其腹侧与黄韧带相连,其背侧与背肌的筋膜和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这3条韧带构成一个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背部的屈、伸动作经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相互摩擦。从而造成棘间韧带牵伸和挤紧。日常机械性摩擦会引起变性。棘间韧带只能在变性的基础上外力作用下而发生不同类型的破裂和松弛。韧带内含有神经纤维。对痛觉最为敏感,故韧带破裂或松弛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1、2腰椎后部厚度大于前面;第4、5腰椎与之相反,而第3腰椎的椎体前后厚度相等。第3腰椎的横突比另外4个腰椎横突长,因此背部肌肉的牵拉杠杆力最强,尤其是横突左右不对称或横突向后偏斜时。当腰椎左右侧弯及扭曲活动时牵拉更甚。附着在横突上的有腰背筋膜之深层及腰方肌。当这些肌肉单侧收缩时。可使腰部向同侧前方弯曲。使横突与肌肉筋膜附着处受伤从而造成多个小肌疝。同时也可因肌肉收缩牵拉而使腰神经感觉支受牵拉而产生疼痛。此病尤以青壮年多见,大多数患者都有损伤史,这与腰部活动范围广、负重多有关。特别是经常弯腰或突然扭转、动作不协调时则更易发生。

    3 讨论

    3.1 由于不同程度外力打击、扭伤、负荷过重等均可使腰、背部软组织发生不同程度损伤。如下肢伸展性腰部损伤、急性腰扭伤、腰骶椎关节及骶髂关节扭伤等。可引起腰背部筋膜、韧带、肌肉等撕裂或断裂,同时,由此可引起急性腰背痛、脊柱侧弯,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及骶髂关节松弛等。

    3.2 不同姿势对脊柱负荷大小不同,站位、坐位椎间盘受力量大。如站立尽量前倾或前屈坐位。

    平时工作姿势不良,如歪颈找物、低头劳动、经常弯腰工作、下肢伸直位搬动货物(正确姿势为屈髋、屈膝、直腰提物)、长久站立、不正确坐位工作、看书等。均使腰部结构处于力学上的不良条件。此不仅易发生扭伤,而且易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筋膜韧带劳损。

    3.3 下腰椎活动多、负重大则慢性劳损退行性变发生率高,所以腰椎间盘则多为突出为多见;腰骶部是活动椎与不活动椎交界处,而又常见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等先天畴形。当搬重物、姿势不正或突然弯腰时易造成腰骶、骶髂关节损伤。是造成腰背痛的常见原因。第3腰椎横突较长。肌肉牵拉杠杆作用强,易使横突与肌肉附着处受伤,此是发生腰痛的重要因素。因此活动度最大。所以损伤多。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黄 忠)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