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30676
手法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5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按摩与导引》 2008年第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的10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运用手法配合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Ⅲ:本组患者治愈82例占78.1%,好的17例占16.2%,无效6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结论:手法配合针灸治疗,在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面是一组较优组合,其在提高治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颈椎病,椎动脉型 手法治疗 针灸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个分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又称为颈性眩晕。根据颈椎生理及病理特点,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采用手法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患者均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翻。其中男39例,女6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41.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4年;伴颈僵痛83例,肩背痛70例,枕颈神经痛52例。上肢麻痛38例,胸闷心悸35例。有65例曾使用血管扩张药治疗,52例曾用按摩手法治疗,44例曾作颈椎牵引,31例曾用针灸治疗,52例曾内服中药。还有21例曾进行耳针等其他(方法)治疗。x线表现寰枢椎寰齿关节不对称38例,颈椎生理弯曲变直62例。反张26例,棘突偏歪78例,椎体骨质增生51例,钩椎关节增生414例,椎间隙变窄C4~5节段29例,C5~6节段32例,C6~720例。项韧带钙化31例,有58例曾经TCD检查有唯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曾被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的9例。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治疗

    2.1.1软组织放松法:患者端坐,医生立于患者背后,用滚、拿、按、揉其颈后肌群、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至发热,并点按风池、肩井、缺盆等穴,使其颈肩背部肌肉放松约15分钟。

    2.1.2牵引斜扳:令患者坐在一高度约为40cm凳子上,嘱患者全身放松,双腿向前自然伸直,以左侧斜扳为例,术者立于患者后面左侧,左手掌心托患者右下颌部,右手虎口托着后枕部,右拇指刚好触着左乳突,带有向上牵引作用力,令患者仰头,轻轻让患者头部左转,然后回正,如此往复几次。确认患者颈部完全放松,再向左转至有硬性阻力时,双手同时轻用力往左后上方扳头部,一般会有脆响声。右侧如此重复。在此操作过程中,注意切忌用力过猛,听到脆响,嘱患者切勿紧张,此乃正常反应。

    2.2 针灸 取双侧风池及痛点,用一寸针下针得气后,手针施针,体壮者用泻法,体弱者用补法,针感上可达眼眶,下可达肩臂部。行针5分钟后留针5~10分钟后出针,再轻揉颈部肌肉完成治疗。全程约需25分钟。每2天1次。5次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而拟定下列标准。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眩晕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随访期间偶有加重,治疗后减轻: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稍减轻,随访期间,眩晕症状时有发生,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

    3.2 结果疗效评定 本组105例经手法配合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治愈82例占78.1%:好转17例,占16.2%;无效6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目前认为其病因病机是颈部慢性劳损,急慢性外伤而引起生理弯曲度改变,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周围交感神经丛,直接或间接引起唯一基底动脉系痉挛,又称为颈性眩晕。病变基础主要在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治疗上主要以松解颈部软组织尤其是上颈段部分,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消除炎症,恢复正常的生理弯曲度为原则。我们采用手法配合针灸方法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其治愈率达78.1%,总有效率为94.3%。有25例患者经一次手法治疗,症状全部消失,部分患者治疗后TCD测定显示椎动脉血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百拇医药
    在105例病患中有88例存在颈椎生理弯曲变直或反张。此现象年轻患者的比例较高,而且椎间隙无明显异常,核磁检查椎间盘信号无异常。此类患者的病因多是较单一,即眩晕由颈椎结构不良引起,其治疗疗程短,痊愈率高。年龄在55岁以上患者有部分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多种因素同时存在则疗程较长,痊愈率较低。此现象可以说明颈性眩晕与颈曲变直、反张高度相关,与颈椎间盘变性相关性低。

    手法在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中占重要的地位。其分类根据形态与力度大致可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二大类。临床上一般多以正骨手法作为颈椎病手法的核心步骤。尽管目前颈椎手法流派很多,其技巧形态、作用力及着力点、线、面不尽相同。然而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无论何种流派,其效应途径与作用环节基本上都是通过手法的运动力学的动态变化,以一定量的力学刺激作用(压、张、磨擦、振动、旋转及其复合力),刺激的转换及其时空变化作用于颈椎,并依赖其结构和功能的高度统一,产生颈椎病的防治效应。其产生的力可使颈椎发生伸屈、侧、旋转或它们的组合变形。目前大多数医师形成的共识是: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保守疗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手法可以通过直接调整理顺颈椎椎间关节结构以减轻对血管的压迫和通过神经反射机制缓解血管痉挛两条途径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由于各流派不同,其操作亦各有特点。但关键的手法不外乎是纵向的拔伸牵引和水平的左右旋转,作者用此法治疗10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尚末有不良反应出现。
, http://www.100md.com
    应用手法时要注意下列几点:①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当患者急性期眩晕、呕吐时,先卧床并配合西医扩张血管等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才可使用本法,否则,很容易发生晕厥现象。②术前做好病人思想工作。嘱患者放松,充分松解颈部肌肉及软组织。此点非常重要。③施术时术者要自始至终集中精神,手法轻巧,动作要稳,切忌粗暴,手法次数不宜过多过频,适可而止。同时不要追求手法操作时有响声。动作以柔和、持久为佳。

    针刺颈部穴位能迅速改善颈部疼痛,消除局部炎症水肿,缓解因颈部结构不良对椎动脉和交感神经节的刺激。从而达到消除眩晕症状的目的。亦有报道称针灸治疗能减轻或消除椎动脉痉挛或狭窄,改善脑供血。这些说法有待进一步的论证,但针灸的止痛效果是经过多方论证被证明是科学的。针灸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压痛点多位于两侧风池穴,针灸治疗时患者可取端坐位或俯卧位,体强耐受者用较强刺激。体弱者用较轻刺激。有针感传导疗效才有保证。同时自我保健亦很重要,如注意保暖,避免颈部劳累和长时间伏案工作。每天适当做一些颈部肌群锻炼,对预防复发很有帮助。针刺颈部穴位能迅速改善疼痛。在诸多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中,本人认为,手法配合针灸是一对较优选的组合。, 百拇医药(麦庆春 陈大宇 余伟吉 曹亚飞 王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