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0年第25期
编号:11966026
乌梅丸临证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25期
     关键词 乌梅丸 典型病例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伤寒论》第38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从此,乌梅丸就以安蛔、驱蛔的良好效果被后世医家推崇为蛔厥之代表方药。但纵观历代医家,对乌梅丸的认识却远不局限于蛔厥之证:《临证指南医案》载叶天士以本方化裁治“暑邪不解,陷入厥阴”。《圣济总录》用其治疗“产后冷热痢,久下不止”。《温病条辨》中也曾用加减乌梅丸治疗“厥阴三疟,日久不已,劳则发热,或有痞结,气逆欲呕”。由此可见,后世众多医家均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而非蛔厥之剂也。”

    乌梅丸组方合理,配伍精当。属寒性之黄连、黄柏与属热性之细辛、桂枝、附子、干姜相配;酸性之乌梅、苦酒与辛味之细辛、干姜、蜀椒相合;方中既有苦味的黄连、黄柏,又有甘昧的人参、当归、米饭、蜂蜜。全方寒热并用、酸辛苦甘、辛开苦降、刚柔相济。无}圣乎有人将其推崇为《内经》气味组方理论下的经典方剂。

    临证中,笔者运用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气乱者用乌梅丸

    气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