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39465
护理干预控制小儿热性惊厥复发(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何琴莉 吴珊珊 杨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中的作用。

    方法:将200例热性惊厥患儿按年龄段进行分组,各年龄组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家长进行预防复发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出院后对各组进行跟踪、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干预组有8例复发,对照组有29例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进行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小儿惊厥的复发率。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 复发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07-02

    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指发病在1个月~5、6岁儿童之间,一般由各种非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所致的体温>38℃突然出现的惊厥。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各种刺激引起皮层功能紊乱,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致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可有多种疾病引起[1]。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预后一般良好,引起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很低,但是其中有少数患者可以引起智力低下,部分FC后发生癫痫及后遗症痫,且易复发,复发率30%~40%。使家属出现恐惧害怕等负性心理,故有必要对此进行预防,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200例FC患儿预防复发进行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FC患儿200例,年龄6月~7岁,其中男119例,女81例,<1岁46例,~3岁98例,~6岁48例,>6岁8例。病因上呼吸道感染108例,支气管炎3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50例,肺炎1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2.1 将200例各年龄段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00例入院后给予预防FC复发的护理干预指导;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护理。随访2年~2.5年,每3月~5月通过来院随访或电话问询等方式获取资料,随访内容为发热次数、用药情况、惊厥复发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方法。

    A语言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根据患儿家长的文化素质、身心状态、患儿病情轻重而采取不同的交谈内容,使家长处于最佳接受状态。

    B文字教育:文字教育在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我科将热性惊厥的病因、病情观察、急救措施、降温方法等制成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家长,使家长自由阅读,仔细领会,若有疑问作具体讲解。

    C示范操作教育:将一些技术操作如体温计的使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等演示给家长看,并指导家长掌握操作的要点。

    干预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内容包括6个方面:

    (1)疾病知识教育:小儿时期任何突发高热的颅外感染均可引起热性惊厥,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在突发高热之际发作。主要是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全,各种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兴奋与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而产生惊厥。惊厥次数少,时间短一般不会对大脑造成影响。

    (2)合理的饮食起居教育:指导家长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均衡膳食,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需要。注意休息和睡眠,多作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居室通风换气,避免传染源,防止感染。预防接种或其他疾病需要用药时,应注意有无引起惊厥的潜在可能性。

    (3)发热的观察: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识别体温升高早期表现,发热患儿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差、轻咳、不明原因哭闹、面色潮红、呼吸增快或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但也有部分小儿发热时精神正常,能正常玩耍,不易发现。特别是有惊厥史的患儿,家长要严密观察小儿的行为和精神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测量体温,并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

    (4)发热的处理:患儿发冷时适当予以保暖,减轻寒颤,一旦四肢转暖,应及时松解包被,以利散热。体温上升过程中或体温超过38℃最易发生惊厥,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①温水擦浴:是最常用、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且温水无刺激,不过敏,尤其对新生儿、婴幼儿降温更适用,水温在32~34℃,并教会家长擦浴的手法、部位、注意事项等;擦浴时观察患儿神志、面色等全身情况。②酒精擦浴:酒精是一种挥发性液体,浓度25%~30%,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并刺激皮肤血管扩张,散热效果较强,但对于血液病患儿及新生儿禁忌使用。③也可酌情使用冰袋、冰帽,置于头部,冰袋放在表浅大血管流经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物理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体温有所下降视为有效。

    家中应常备退热药,正确掌握常用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密切观察体温,有热性惊厥史的小儿体温在38℃时立即服退热药,服药后多饮水以协助降温,1小时后测量体温观察用药效果。若有效1小时后应逐渐出汗退热至正常,药效维持4~6小时,药物作用消失后体温若再升高,应重复使用退热药。药物降温效果不佳时,可协同物理降温,降温处理后及时送往附近医院,切忌在患儿发热时不做降温处理而直接包裹送往医院,这样不利于散热,而导致途中惊厥发生。

    (5)预防用药:苯巴比妥为长效镇静催眠药,它有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或促进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r-氨酪酸(GABA)的作用,还有增强解热镇痛药作用,故可有效地预防及控制惊厥,在发热早期(体温>37.5℃)按3mg/(kg·d)~5mg/(kg·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2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