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血管再狭窄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5-0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血管再狭窄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许多病人从中受益,PCI术后基本缓解患者器质性病变,跟踪随诊、复查,许多病人支架内通畅,但伴有许多症状,尤其是PCI术后再次狭窄,但侧支循环形成,患者自觉症状较重,导致术后住院的重要原因,其中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引起患者不适并住院治疗,多为心理因素引起。那么针对该类患者进行相关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PCI术后血管再狭窄患者的心理特点
1.1紧张,恐惧心理。患者进入医院,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加上PCI治疗本身的创伤性对患者就是一种影响因子较高的生活事件。有的需再次手术,病人会更担心手术风险,而有的病人只要稍有不适就以为是病情加重,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务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对其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给予很好的治疗措施。
1.2焦虑的心理。冠心病对患者是一个很强的心理刺激,尤其是按有支架的血管再次狭窄,病人常会怀疑是因为手术的不成功而导致的,自己就会特别的焦虑不安。介入手术治疗虽然易恢复,但术中有可能导致冠脉夹层,急性血栓形成及无复流等相关风险,术后为了防止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需长期服用比较昂贵的抗血小板药物,加上昂贵的手术费,这些对于一个普通家庭都会造成一定经济压力,有好多老年患者子女长年在外地,术后较长时间的卧床,他们又不能给予很好照顾。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考虑外科心脏搭桥术,考虑到这些,心理就特别的焦虑与烦躁。
1.3抑郁心理和悲观绝望心理。因病情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差,药物治疗差,甚至是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患者常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对疾病恢复失去信心,对生活和前途失去希望,常表现心情忧郁、悲观、消沉与绝望,认为心脏病就是一个治不好的病,随时就面临着死亡。部份病人不配合医生的治疗,随意停药、减药。
2PCI术后血管再狭窄患者的心理护理
2.1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心理计划,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认识到冠心病及其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关,控制血压、血糖、戒烟、控制体重,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从而提高运动能力,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采取隐瞒病情真相的护理保护措施,与他们谈话要热情、耐心、细致,使他们在精神上减少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知情机会,避免患者情绪低落,丧失治疗信心。
2.2以乐观的态度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医护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传,认真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采用图片、录像方法向患者介绍心脏解剖和生理功能及冠心病发病机理。冠状动脉狭窄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治疗方法,讲解康复中的注意事项,同时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讲解PCI的最新进展,手术治疗再次成功的事例。凭借热忱、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争取患者的信任。通过语言、行为影响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使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并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
2.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随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交流,首先是认真听取患者的主动述说,要全身心投入,主动了解患者要求,恰当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通过患者的述说了解症状的主线索以及患者的诉求,注意有体察的倾听,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保证各项治疗方案能顺利进行。
2.4争取家庭及社会支持。请家属参与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治疗,表示希望家属可以对患者的疾病知识及患者病情有个大概的了解,使家属了解到他们的关心、体贴以及经济上的分担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心理护理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它是通过语言的引导或情感的支持、鼓励或暗示启发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治疗,以达到稳定情绪,改善症状,促进全面康复为目标的治疗方法。作为心内科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就所谓的“双心医学”,既体现了医学“以人为本’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可更好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梅,姜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医药科学,2011(19):21
[2]吕彤,王国强.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5(28):13, 百拇医药(夏春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血管再狭窄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许多病人从中受益,PCI术后基本缓解患者器质性病变,跟踪随诊、复查,许多病人支架内通畅,但伴有许多症状,尤其是PCI术后再次狭窄,但侧支循环形成,患者自觉症状较重,导致术后住院的重要原因,其中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引起患者不适并住院治疗,多为心理因素引起。那么针对该类患者进行相关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PCI术后血管再狭窄患者的心理特点
1.1紧张,恐惧心理。患者进入医院,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加上PCI治疗本身的创伤性对患者就是一种影响因子较高的生活事件。有的需再次手术,病人会更担心手术风险,而有的病人只要稍有不适就以为是病情加重,并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务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对其隐瞒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给予很好的治疗措施。
1.2焦虑的心理。冠心病对患者是一个很强的心理刺激,尤其是按有支架的血管再次狭窄,病人常会怀疑是因为手术的不成功而导致的,自己就会特别的焦虑不安。介入手术治疗虽然易恢复,但术中有可能导致冠脉夹层,急性血栓形成及无复流等相关风险,术后为了防止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需长期服用比较昂贵的抗血小板药物,加上昂贵的手术费,这些对于一个普通家庭都会造成一定经济压力,有好多老年患者子女长年在外地,术后较长时间的卧床,他们又不能给予很好照顾。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考虑外科心脏搭桥术,考虑到这些,心理就特别的焦虑与烦躁。
1.3抑郁心理和悲观绝望心理。因病情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差,药物治疗差,甚至是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患者常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对疾病恢复失去信心,对生活和前途失去希望,常表现心情忧郁、悲观、消沉与绝望,认为心脏病就是一个治不好的病,随时就面临着死亡。部份病人不配合医生的治疗,随意停药、减药。
2PCI术后血管再狭窄患者的心理护理
2.1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心理计划,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认识到冠心病及其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关,控制血压、血糖、戒烟、控制体重,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从而提高运动能力,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采取隐瞒病情真相的护理保护措施,与他们谈话要热情、耐心、细致,使他们在精神上减少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知情机会,避免患者情绪低落,丧失治疗信心。
2.2以乐观的态度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医护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传,认真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采用图片、录像方法向患者介绍心脏解剖和生理功能及冠心病发病机理。冠状动脉狭窄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治疗方法,讲解康复中的注意事项,同时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讲解PCI的最新进展,手术治疗再次成功的事例。凭借热忱、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以争取患者的信任。通过语言、行为影响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使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并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
2.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随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交流,首先是认真听取患者的主动述说,要全身心投入,主动了解患者要求,恰当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通过患者的述说了解症状的主线索以及患者的诉求,注意有体察的倾听,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保证各项治疗方案能顺利进行。
2.4争取家庭及社会支持。请家属参与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治疗,表示希望家属可以对患者的疾病知识及患者病情有个大概的了解,使家属了解到他们的关心、体贴以及经济上的分担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心理护理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科学,它是通过语言的引导或情感的支持、鼓励或暗示启发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治疗,以达到稳定情绪,改善症状,促进全面康复为目标的治疗方法。作为心内科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就所谓的“双心医学”,既体现了医学“以人为本’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可更好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梅,姜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医药科学,2011(19):21
[2]吕彤,王国强.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5(28):13, 百拇医药(夏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