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35期
编号:12697640
主动脉夹层螺旋CT诊断浅析(附50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5期
     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特点。

    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所检查的50例主动脉夹层的CT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显示特点。

    结果:50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得到满意显示。

    结论:螺旋CT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2-01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笔者收集在原工作单位的CT诊断为主动脉夹层50例,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主动脉夹层为住院或门诊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5~69岁,平均5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性胸前区疼痛(35例)、腰背部刺痛(10例)以及脉搏减弱(5例)。其中40例有高血压病史,5例伴有糖尿病。

    1.2使用设备和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公司6排螺旋CT机,CTA检查前均常规做胸腹部CT平扫,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20~25s开始扫描。将层厚3mm的增强图像资料在CT机上薄层重建为层厚1.5mm,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血管重建。重建的方法包括: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建(MRP)、表面阴影显示(SSD)及仿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

    2结果

    2.1CT分型[1]。根据内膜撕裂的部位和范围将之分为三型,也是目前最常用的分型:Ⅰ型累及主动脉升部、弓部和降部;Ⅱ型病变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累及降主动脉中上段或腹主动脉,其中累及横膈以上胸主动脉为Ⅲa型,病变延伸至横膈以下腹主动脉为Ⅲb型[2]。
, 百拇医药
    2.2主动脉夹层CT表现为:50例中包括Ⅰ型主动脉夹层10例,Ⅱ型主动脉夹层5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5例,其中Ⅲa型15例,Ⅲb型20例。均获得满意图像,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图1)、病变真腔、假腔及内膜片。内膜片将血管分为真假两个腔隙,内膜片凹面多向真腔(图2)。多数真腔较小,假腔较大。增强早期真腔密度高于假腔,随时间延迟,假腔密度增高,假腔密度可高于真腔。20例见附壁血栓,2例夹层破裂并发纵隔及胸腔积液(图3);髂总动脉受累13例,主动脉内膜钙化斑向内移位15例(图4)。

    3讨论

    3.1CT诊断可靠的主要依据。内膜片和主动脉真假两腔形成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基本征象。CT平扫能较好显示撕裂内膜片钙化向内移位,一般内移5mm以上,此征象具有诊断价值[3]。本组显示钙化移位3例,移位最大9mm。增强扫描能较清晰显示撕裂内膜片,CT横断图像上呈弯曲的线状低密度影(图5),本组中10例均显示此征象。增强后真假两腔可同时显影,真腔因血流速度快,密度往往较假腔高,增强CT能清楚显示此征象,本组有7例显示此征象。一般假腔大,真腔因受假腔及附壁血栓压迫而变细、变直。假腔显影及排空较真腔缓慢,即真腔密度由高变低,假腔密度先低于真腔,愈向远心端愈高,后高于真腔。增强后附壁血栓比真假两腔内密度低,无强化,多见于假腔内。
, http://www.100md.com
    3.2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意义。CT检查可无创、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分型,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为手术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且能随访复查,因而可以替代大部分的主动脉造影,特别是造影时可能误漏的情况,如有血栓的假腔,则造影剂不能充盈显示,而CT则不受限制。该50例患者经CT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所以CT检查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302-303

    [2]童晓明,姜克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血管病研究进展,1990,20(3):170-171

    [3]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诊断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20-224, 百拇医药(倪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