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36期
编号:12697489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现代文献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6期
     摘要:目的:分析国内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相关文献,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及科研。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小儿厌食”“小儿推拿”“厌食”“推拿治疗厌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2000年-2009年国内医学期刊中公开发表的含有或专题论述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观察类及学术思想类文献,分别对文献年限的分布,常用的穴位,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符合纳入标准文献54篇,文献数量随年度上下波动;文献中所涉及穴位54个,其中6个穴位出现率超过50%,21个穴位出现率小于5%;亦对疗效进行统计分析,47篇为临床疗效类文献,其中42篇明确论述推拿治疗厌食临床疗效。结论:推拿治疗厌食文献数量较少,穴位较多,应加大对其临床疗效研究及穴位规范化研究,为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技术推广提供循证依据。

    关键词:小儿厌食 小儿推拿 推拿治疗厌食 文献研究【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74-02

    厌食[1](anorexia)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本病包括西医学的“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厌食病名来源于中医,古代中医文献中无小儿厌食的病名,对厌食的专门记载不多,但其中的恶食、不嗜食、不思食、不饥不纳等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本病相同,查阅古典医籍及近代文献,有关厌食症的专门记载很少,《灵枢·脉度篇》云:“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不思纳谷,食而无味,其病在脾当属无疑,《幼幼新书》谓:“脾脏也,胃腑也,脾胃二气合为表里,胃受谷而脾饥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进食。”脾胃健运,方能知饥欲食,食而能化。本文对近年文献进行现代化分析,对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常用穴位进行归纳总结。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①文献的发表时间为2000-2009年;②临床干预因素为推拿疗法;③以治疗和学术思想研究为目的的中文类文献。

    1.2 文献排除标准。①动物实验类文献;②药理学研究文献;③流行病学类文献;④护理类文献;⑤病因、病原学研究类文献;⑥中医药类文献;⑦影像学研究类类文献;⑧合并内治法及其他外治法类文献。

    1.3 检索策略。方法。将检索词输入数据库中,对2000-01/2009-12的期刊文献进行多种组合检索,检索出公开发表含有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类、学术思想类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利用Excel 2007工作表对文献分布年份,文献中出现的穴位、穴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文献中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按出现的频率按高低顺序排序。

    2 研究结果
, 百拇医药
    2.1 历年发表文献的数量54篇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出标准的文献,按不同发表年份进行归类、分析,研究文献数量随年度出现上下波动。(见表1)。

    3 讨论

    厌食是消化系统的主要疾病,目前小儿重点防治疾病之一。推拿作为中医儿科特色诊疗技术和常用外治法,从古至今均有广泛应用。对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文献研究,是临床研究的第一步,对指导临床技术操作及规范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次分析结果显示,文献数量较少,随年度上下波动,未随年度增加而增加;历年文献中穴位较多,多达54个穴位,提示推拿流派较多,但穴位出现频次较高(50%)集中在个穴位,分别是脾土、腹、板门、脊,中晚,足三里,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应以健脾和胃,助运消食的治疗方法,这与中医治疗原则吻合;在研究文献中,有47篇是对推拿治疗厌食病的临床疗效作出研究的,其中专述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有36篇,且推拿治疗厌食有效率>95%的文献数为29篇,占80.56%,而推拿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病>95%的文献数为10篇,占90.1%,提示推拿结合其他疗法治疗厌食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病的疗效。

    推拿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块瑰宝,其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但文献数量较少,尤其是治疗厌食的文献,而穴位却较多,说明现阶段推拿治疗小儿厌食流派较多,操作刺激量及穴位界定无统一标准。因此,应加大对其临床研究疗效及穴位的规范化研究,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循证依据。参考文献

    [1]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2008:148, 百拇医药(罗红平 彭玉 冷丽 庞平 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