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病变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
关键词:胆囊息肉;胆囊癌;诊断;手术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3-0536-02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需手术治疗。因其 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证各家掌握也不一致。本 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66例,笔者现对其诊治经过进行总结,重 点讨论诊断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中男30例,女3 6例;年龄26~72岁,平均42岁,40~50岁占57.6%。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3.6年。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1.2.1 症状 症状轻微,且不具特征性。66例中有42例有上腹部不适,多 为间歇性胀痛或隐痛,其中2例有剧烈明显的一过性绞痛史,向肩背部或腰背部放射,4例 恶心、 呕吐。完全无症状18例,均在体检中查出。3例胆囊癌患者都有上腹程度不同反复出现的 隐痛或胀痛,病程3个月至8年。
1.2.2 体征 无明显异常发现者52例,右上腹或剑 突下轻压痛者14例。3例恶性变者2例右上腹轻度压痛,1例无明显体征。
1.3 辅助检查
术前 进行B超检查,62例诊为胆囊息肉,伴胆囊结石12例,其中B超诊为胆囊结石者4例。3例为胆 囊癌患者,2例术前诊为胆囊息肉,1例诊为胆囊结石。
2 结果
, 百拇医药
进行胆囊切除(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15例),术后检查证实良性病变63例,占95.5% ,其中炎性息肉样病变9例,占13.6%;乳头状腺瘤2例,占3.0%;胆固醇性息肉52例, 占78.8%。63例良性病变进行手术治愈(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15例)。3例恶性病变,术后病理 证实为胆囊腺癌,均手术后临床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多在B超检查时发现,但常难以定性,临 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1]。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 的检出率 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2]。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 浮感和慧 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3],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 散在回声 光点提示腺肌瘤,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 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 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 一定困难。本组66例中术前B超诊为胆囊息肉的有62例,其中16例(16/52)诊为胆固醇息 肉 ,占病理诊断的30.8%,乳头状腺瘤1例(1/2),占50%,余45例均诊为胆囊息肉(45/62) ,占 72.6%。4例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术后病理发现伴有胆囊息肉,而3例胆囊癌患者B超检查 均未明确诊断。文献报道[3],利用彩超观察息肉样病变是否有血供,对判断恶变 具有一定 价值;而超声内窥镜不受腹壁肥厚、肠管积气等影响,对提高胆囊癌的检出浸润深度又有一 定帮助,但目前使用不广泛。对于胆囊颈部的病变CT检查可作为与胆囊结石鉴别时的补充于 段[1]。
, http://www.100md.com
3.2 手术时机选样
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 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提出下列手术指征:①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 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②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③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 有变化则手术治疗。④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⑤CEA(肿 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⑥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 反复发作者。⑦对直径小于 5mm无症状患者应间隔3~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 症状明显须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石景森,杨六成,王林,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肝胆外科 杂志,1996,4(3): 140.
[2] HENSON D E,ALBOREA-SAAVEDRAL J,CORLE D,et al.Carcinoma o f the gallblader[J].Cancer,1992,70:1793. [3] 孙鸣山,孙新民.胆固醇沉积症13例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87,7(9 ):458.
(收稿日期: 2007-09-05)
[责任编辑 高莉丽 王慧瑾], http://www.100md.com(左敏毅)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3-0536-02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需手术治疗。因其 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证各家掌握也不一致。本 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66例,笔者现对其诊治经过进行总结,重 点讨论诊断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中男30例,女3 6例;年龄26~72岁,平均42岁,40~50岁占57.6%。病程3个月至12年,平均3.6年。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1.2.1 症状 症状轻微,且不具特征性。66例中有42例有上腹部不适,多 为间歇性胀痛或隐痛,其中2例有剧烈明显的一过性绞痛史,向肩背部或腰背部放射,4例 恶心、 呕吐。完全无症状18例,均在体检中查出。3例胆囊癌患者都有上腹程度不同反复出现的 隐痛或胀痛,病程3个月至8年。
1.2.2 体征 无明显异常发现者52例,右上腹或剑 突下轻压痛者14例。3例恶性变者2例右上腹轻度压痛,1例无明显体征。
1.3 辅助检查
术前 进行B超检查,62例诊为胆囊息肉,伴胆囊结石12例,其中B超诊为胆囊结石者4例。3例为胆 囊癌患者,2例术前诊为胆囊息肉,1例诊为胆囊结石。
2 结果
, 百拇医药
进行胆囊切除(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15例),术后检查证实良性病变63例,占95.5% ,其中炎性息肉样病变9例,占13.6%;乳头状腺瘤2例,占3.0%;胆固醇性息肉52例, 占78.8%。63例良性病变进行手术治愈(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15例)。3例恶性病变,术后病理 证实为胆囊腺癌,均手术后临床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诊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多在B超检查时发现,但常难以定性,临 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1]。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 的检出率 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2]。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 浮感和慧 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3],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 散在回声 光点提示腺肌瘤,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 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 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 一定困难。本组66例中术前B超诊为胆囊息肉的有62例,其中16例(16/52)诊为胆固醇息 肉 ,占病理诊断的30.8%,乳头状腺瘤1例(1/2),占50%,余45例均诊为胆囊息肉(45/62) ,占 72.6%。4例诊为胆囊结石的患者,术后病理发现伴有胆囊息肉,而3例胆囊癌患者B超检查 均未明确诊断。文献报道[3],利用彩超观察息肉样病变是否有血供,对判断恶变 具有一定 价值;而超声内窥镜不受腹壁肥厚、肠管积气等影响,对提高胆囊癌的检出浸润深度又有一 定帮助,但目前使用不广泛。对于胆囊颈部的病变CT检查可作为与胆囊结石鉴别时的补充于 段[1]。
, http://www.100md.com
3.2 手术时机选样
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 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提出下列手术指征:①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 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②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③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 有变化则手术治疗。④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⑤CEA(肿 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⑥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 反复发作者。⑦对直径小于 5mm无症状患者应间隔3~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 症状明显须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石景森,杨六成,王林,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肝胆外科 杂志,1996,4(3): 140.
[2] HENSON D E,ALBOREA-SAAVEDRAL J,CORLE D,et al.Carcinoma o f the gallblader[J].Cancer,1992,70:1793. [3] 孙鸣山,孙新民.胆固醇沉积症13例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87,7(9 ):458.
(收稿日期: 2007-09-05)
[责任编辑 高莉丽 王慧瑾], http://www.100md.com(左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