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2016年第3期
编号:12964821
呼唤式护理在唇腭裂患儿全身麻醉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日 《华夏医学》 2016年第3期
     关键词:呼唤式护理;唇腭裂;全身麻醉;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3-0153-04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为1.82%,手术是唇腭裂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儿童患者病理生理特征较为特殊,因而其全身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容易出现舌后坠、缺氧、躁动不安、心率加快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以上,而成年人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左右。呼唤式护理是一种有效的亲情护理模式,旨在通过触觉刺激、嗅觉刺激、味觉刺激、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等,唤醒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将其视为有思想、有意识的正常人,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现将我院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口腔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住的200例唇腭裂全身麻醉手术患儿为观察对象,男132例,女68例;年龄最小者5个月,最大32个月,平均(24.2±3.3)个月;麻醉时间50~82min,平均(62.4±11.4)min,苏醒评分1.2~5.2min,平均(4.1±1.1)min;体重7~14 kg之间,平均(12.1±1.4)kg。按照患者治疗顺序的单双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龄(23.9±2.5)个月;平均麻醉时间(61.2±3.2)min;平均苏醒评分(4.0±1.0)min;平均体重(11.5±1.2)kg。观察组100例,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龄(25.1±2.2)个月;平均麻醉时间(63.0±4.3)min;平均苏醒评分(4.6±0.5)min;平均体重(13.1±1.1)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手术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方法:①术前护理:手术当天做好备皮工作,使用肥皂水对患儿鼻部、上下嘴唇进行清洁,也可使用生理盐水或是苯扎溴铵进行口鼻腔擦洗;术前3 d开始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对婴幼儿患者可使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做好口腔清洁护理工作;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工作,手术前1 d内做好药敏试验,加强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旦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需要立即停止手术治疗,术前8 h内完全禁食,4 h内完全禁水,但可以指导患儿家属凌晨2~3时喂食适量的糖水,避免患儿过于饥饿。②术后护理:患儿麻醉恢复清醒后4 h内可以饮用适量清水,观察30 min,若未见呛咳、呕吐及恶心症状,则可予流质食物,手术2~3周后可以食用流质饮食;手术后加强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指标,并做好记录。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呼唤式护理干预,组建呼唤式护理干预小组,成员包括患儿家属、护理人员、麻醉师、手术医生等。护理人员应集中组织呼唤式护理干预相关知识以及麻醉苏醒评分标准的学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评定标准,对于患儿家属也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患者术后即刻开始实施呼唤式护理,具体方法:①音乐呼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播放熟悉喜欢的音乐,音量控制在20~40 dB之间,每次持续30 min左右,保证患儿在舒适的环境中逐渐恢复清醒。②语言呼唤: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应适应亲昵的语言呼叫患儿,使其在熟悉的话语中逐渐恢复意识。③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轻抚患儿足底、耳垂以及头部等敏感部位,配合使用亲昵的语言。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Sp02降低、心率加快、舌后坠、术后躁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评定标准为:血氧饱和度降低为SpO2小于95%,心率增快为患儿心率高于正常水平20%以上,舌后坠为患儿在睡眠状态下,呼吸时存在强弱不等的鼾声,躁动为患儿哭喊时存在肢体扭动症状,同时,通过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对患儿全身麻醉复苏送回病房后的完全清醒时间进行评定,指的是受到刺激时清醒状态恢复为自然清醒状态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100例患儿术后发生Sp02降低、心率加快、舌后坠、术后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100例患儿术后发生SpO2降低、心率加快、舌后坠、术后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5%,两组唇腭裂全麻手术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麻醉恢复

    观察组100例患儿麻醉完全苏醒时间为(129.50±6.44)min,对照组100例患儿麻醉完全苏醒时间为(156.00±2.54)min,观察组麻醉完全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麻醉药物会对患者的脑干网状结构、丘脑以及大脑皮质等部位造成直接的损害,进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选择性抑制作用,而这也是手术麻醉的主要作用机制,麻醉药物起效后,患者的反射、感觉、意识和骨骼肌松弛状态会暂时消失,而这与颅脑损伤的改变类型较为相似。然而,这一抑制作用是可逆的,且会受到患者血药浓度与抑制程度的影响。在患者麻醉作用消失清醒回到病房后,其体内的药物作用仍然有所残留,且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也并未消除,因而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躁动不安、嗜睡以及意识模糊等症状,并出现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全身麻醉所致的脑功能抑制,可通过呼唤式护理干预进行调整。医学研究证实,呼唤式护理干预有助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快速恢复清醒,有关报道,呼唤式护理干预对于全身麻醉手术患儿的镇静和促醒作用明显。呼唤式护理干预中,呼唤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给患儿提供一种编码的输入信息,可调整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患儿清醒;音乐的旋律及节奏可使脑内多数区域的血流量增加,声波刺激产生的冲动可刺激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产生觉醒状态脑电波。在呼唤式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呼唤能够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良性的刺激,进而输入积极的护理信息,有助于患者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提高,激活脑干网状结构,产生声波刺激冲动,提高脑内血液流量,改善神经元的兴奋性。网状激活系统与患者的觉醒和催醒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能够诱发听觉和触觉刺激,进而提高患者术后意识恢复速度。本研究中,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听到音乐或是家长呼唤后,呼吸能够逐渐恢复平静,眼睛缓慢睁开。在家长亲情的抚摸以及语言呼唤下,患儿明显变得更加安静,且治疗依从性较好。Weldon等研究发现有父母在麻醉后复苏室内陪伴的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本次研究发现,在唇腭裂患儿全身麻醉术后护理中应用呼唤式护理,患者的SpO2降低、心率加快、舌后坠、术后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而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则高达35%,同时,患者的麻醉恢复速度更快,治疗和护理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唇腭裂患儿全身麻醉术后护理过程中应用呼唤式护理干预,有助于患儿快速恢复自然的清醒状态,稳定度过麻醉期,降低了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呼唤式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能够为患者常规临床护理提供有益补充,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百拇医药(徐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