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供血皮瓣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内源性VEGF变化的实验研究
反流,轴形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血流方向
第1页 |
参见附件(1419KB,3页)。
韩雪峰 李健宁 杨大平 聂春磊 刘国锋 郭铁芳 郝晨光 马辉 谷守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黑龙江省省人民医院骨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
【摘要】目的:探索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方法:以大鼠旋髂深动脉为蒂制作包含肋间后动脉支配区域的右侧背部矩形跨区供血皮瓣,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2,3,5,7天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蒂部血管口径的改变以及内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ndogenou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染色(取材部位为两血管支配区域中间血管网吻合部)。结果:皮瓣完全成活率100%。轴心动脉经吻合支向远端供血,经静脉吻合支回流。血管吻合区以远的血流方向与术前相反。术后即刻VEGF免疫组化染色阴性;1天后血管吻合支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多、增粗,蒂部血管口径明显增粗,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区域较多;3天时上述指标达高峰;7天时形成与顺流皮瓣相似的轴心血管,蒂部血管口径有所下降,VEGF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为血管的口径增大及数量增多,最终形成轴形血管皮瓣。内源性VEGF对皮瓣的成活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反流 轴形皮瓣 内源性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皮瓣成活 免疫组化染色 供血皮瓣 血管构筑 跨区供血 血流方向
【分类号】R622
Taylor等[1]提出的血管区域(Angiosomes)理论指出知名血管形成一个三维立体供应系统,以此知名血管为蒂可以保证其相邻的一个血管区域成活。以此理论为基础,携带相邻血管区域的跨区供血皮瓣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2-4]。以往鲜有报道跨区供血皮瓣成活过程中的血管密度、扩张程度
------
[摘要]目的:探索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方法:以大鼠旋髂深动脉为蒂制作包含肋间后动脉支配区域的右侧背部矩形跨区供血皮瓣,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2,3,5,7天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成活过程中血管构筑及蒂部血管口径的改变以及内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ndogenou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染色(取材部位为两血管支配区域中间血管网吻合部)。结果:皮瓣完全成活率100%。轴心动脉经吻合支向远端供血,经静脉吻合支回流。血管吻合区以远的血流方向与术前相反。术后即刻VEGF免疫组化染色阴性;1天后血管吻合支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多、增粗,蒂部血管口径明显增粗,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区域较多;3天时上述指标达高峰;7天时形成与顺流皮瓣相似的轴心血管,蒂部血管口径有所下降,VEGF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跨区供血皮瓣的成活机制为血管的口径增大及数量增多,最终形成轴形血管皮瓣。内源性VEGF对皮瓣的成活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反流;轴形皮瓣;内源性;血管肉皮细胞生长因子
[中图分类号]Q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8)02-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1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