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霉素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女性口周皮炎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259KB,2页)。
女性口周皮炎患者临床比较常见,表现为口周反复红斑、丘疹等损害,严重影响美观[1],常规治疗疗效不佳。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采用克拉霉素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口周皮炎患者,并与口服罗红霉素治疗组作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治疗组:52例女性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年龄22~49岁,病程14天~5年,其中病程小于6个月者14例,大于6个月者38例。病史中52例均有先前接受过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含氟牙膏,11例偶尔接触,6例外用激素乳膏不超过1支,35例间断应用激素乳膏2支以上,48例口周皮炎患者伴纳差、返酸、间歇性胃痛、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对照组:46例,年龄23~42岁,病程7天~6年,其中40例有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史。两组年龄、病程、病因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1.2入选标准:①典型的临床表现:口周细小丘疹,脓疱疹,红斑,细小鳞屑,口周皮肤正常带;②女性;③就诊前2周内未接受过任何治疗。
1.3 排除标准:①面部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季节性皮炎等;②服用避孕药者;③有心、肝、肾病变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者。
1.4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克拉霉素胶囊0.25/次,每天2次,服用6周,联合大黄蛰虫丸5g(约15粒),每天2次,服用6周,经期停服大黄蛰虫丸;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片0.15/次,每天2次,服用6周,两组均外涂甲硝唑乳膏,在治疗开始第2周、4周、6周复查,观察丘疹、脓疱消退及红斑改善的情况,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
1.5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红斑、丘疹、脓疱等皮损数量及范围判定疗效。痊愈:皮损消退>90%;显效90%≥皮损消退>60%;有效:皮损消退30%~60%;无效:为皮损无变化或者消退<30%。总有效率以痊愈+显效+有效计。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本结果表明克拉霉素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女性口周皮炎的疗效显著优于罗红霉素组(P<0.01),治疗2、4、6周时,有效率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在丘疹脓疱消退、红斑改善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治疗组2、4、6周时组间比较,χ2(2周、4周)=0.92,χ2(4周、6周)=3.39,χ2(2周、6周)=7.38,连续6周服药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2周服药有效率(75.0%),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治疗组2周与4周有效率(82.69%)、4周与6周有效率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显著性。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口周皮炎首先由Frumess等在1957年描述,当时称之光感性皮脂溢出疹[2],现称为口周皮炎。好发于育龄妇女,发生在口周,以红斑、丘疹、小脓疱及鳞屑性红斑为主要皮损,皮损区与唇红缘有正常皮肤带,唇红部从不受累,皮损常对称性波及上下唇、鼻唇沟和颏部(所谓的“口罩区”—Mzuule),但也可累及眉间、眼周,部分患者有瘙痒感,影响美观及生活质量。皮肤病理改变为皮脂腺毛囊周围炎性浸润,乳头层水肿。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一般认为长期外用含氟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含氟牙膏是常见原因,有人还提出日光、感染、皮脂溢出、遗传过敏因素、口服避孕药、化妆品等因素,也有报道与胃粘膜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有关,HP是口腔中正常微生物,在移行过程中破坏皮肤组织,并能增加皮肤疾病的危险性[3],考虑到病因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4],并且其病理变化和酒渣鼻、痤疮有相似之处,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疗效,克拉霉素抗菌谱与罗红霉素相近,为新一代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生素,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到广泛的抑菌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等都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痤疮棒状杆菌等,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疗效优于罗红霉素。
大黄蛰虫丸成分由熟大黄、蛰虫、生地、水蛭、干漆、桃仁、赤芍、杏仁、黄芩、甘草等常用中药组成,辅以清热凉血、消散肿块通经脉、滋阴血润燥结之功效,两药联合使用,对于口周皮炎的治疗效果明显。本结果表明克拉霉素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女性口周皮炎的疗效显著优于罗红霉素组(P<0.01),两组之间在丘疹脓疱消退、红斑改善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连续6周服药治愈率(94.23%)明显高于2周服药治愈率(75.0%),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观察到疗程宜足够长,而且临床上我们发现对于中年女性,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并伴有明显色素沉着的患者疗效尤为显著,同时色斑也会减轻。
总之,我们认为采用克拉霉素联合大黄蛰虫丸治疗口周皮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患者的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