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Z成形术在重度内眦赘皮矫治中的应用研究(2)
第1页 |
参见附件(1799KB,3页)。
4.2 重度先天性内眦赘皮多伴有单睑,内眦赘皮矫正可同期行重睑成形术,使睑裂形状更加美观。在采用改良Z成形术矫治内眦赘皮同期行重睑成形术时,可使Z字上臂成为重睑线内侧部份,而不外露。故采用本改良Z成形术矫正重度内眦赘皮时,均与重睑成形术同期进行。为达到术后即可形成美观的睑裂外形,又无术后复发,瘢痕不显的目的,以下几方面是本改良Z成形术的设计及手术操作要点。
4.2.1 将Z字上臂沿重睑线方向设计为一条弧形线段,中轴线也为一弧形线段,使术后上臂切口与上睑皮纹或重睑线一致;两三角形皮瓣也无需过多修正,避免以往单Z成形术切除部分皮瓣过多,导致内眦局部张力过大。
4.2.2 上臂长度不宜过短,内侧止点位于对应眼内角点向内2mm、睑裂水平线下方1mm处,确保形成完美的内眦外形和睑裂内外眦连线与水平线夹角。
4.2.3Z字下臂内侧止于眼内角点、内眦角深处,可稍短于上臂,一般在3mm以上,切口走向沿内眦轮廓线,术后瘢痕十分隐避,且下臂有足够的长度防止三角形皮瓣转移后产生张力。
4.2.4Z字中轴线设计也不宜过长,其下端一般不超内眦角水平2mm,避免形成其他单Z成形术方法术后下睑明显垂直向瘢痕;两三角瓣的角度(∠ABC和∠BCD)传统方法要求均为60°,本术式设计根据内眦赘皮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ABC和∠BCD不必完全相同,内眦赘皮十分严重者∠ABC和∠BCD加大至60°,内眦赘皮稍轻时,其角度可适当减小。
4.2.5 术中未切除内眦部皮肤组织,避免了以往一些术式切除皮肤时,皮瓣缝合后内眦局部张力的产生,导致术后复发和明显瘢痕形成。
4.2.6 在形成两个充分游离的三角形皮瓣后,无张力下交叉换位,显露内眦角;另由于解剖学研究证明,内眦赘皮是眼轮匝肌在内眦韧带处错位形成而致[6],同时对内眦深面全部错位、走向异常的眼轮匝肌纤维进行离断,是完全矫正内眦赘皮、防止复发、减少瘢痕不容忽视的重要步骤之一。
4.3 本改良Z成形术矫治重度内眦赘皮具有总体设计合理,同时较以往Z成形术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4.3.1由于设计Z字上臂切口线与上睑皮纹方向、下臂切口线与下睑皮纹方向完全一致,故此,术后上下睑部位瘢痕可达到最小化。
4.3.2 术中形成的两个三角形皮瓣交叉换位后,相交处形成的痕迹及下臂切口线位于内眦轮廓线内,术后痕迹也十分隐蔽,只有为去除下睑多余皮肤时,才会遗有沿下睑皮纹方向一致、十分不显的痕迹。
4.3.3 由于正常睑裂内外眦连线与水平线夹角约为10°左右,而往往重度内眦赘皮内外眦连线与水平线夹角较小,故设计时Z字上臂内侧止点多要在睑裂水平线下方1mm处,术后即可形成较完美的睑裂内外眦连线与水平线夹角;本设计Z字上臂内侧止点位于对应眼内角点向内2mm、防止了以往Z字上臂设计内侧止点与内眼角点完全对应,造成术后内眦角处瘢痕挛缩形成新的蹼状改变、内眦角外形欠佳情况出现。
4.3.4 按该设计方法手术局部损伤小,形成的两三角瓣交叉换位后,即可在无张力状况下进行缝合,完全避免了赘皮复发的可能,同时极大的减少了术区瘢痕形成的因素。
4.3.5 Z字设计时,标记点固定、定位标准确切,切口线清晰明确,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参考文献]
[1]潘葵,陈兵.内眦赘皮矫正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 1204-1206.
[2]白晋,宋建星.东方人内眦赘皮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5(2):60-62.
[3]潘宝华,夏炜,宋保强,等.内眦赘皮矫正同期小切口重睑成形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9,15(1):4-6.
[4]冯雷.重睑成形同期Z成形纠正内眦赘皮[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9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