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44324
心理疏导对面部损容性痤疮患者疗效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97KB,1页)。

     【摘要】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面部损容性皮肤疾病是由于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面部皮肤黏膜异常所引起的[2]。损容性皮肤疾病因为影响了人们的外貌,导致人们的身心健康出现障碍[3]。Barankin等 回顾了德国的1996-2000年的相关杂志的研究结果,表明痤疮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以及其它一些心理问题[4]。Chin等通过研究发现痤疮的严重程度与压力程度密切相关,此外像睡眠时间、睡眠治疗、饮食质量、每天的餐数、精神压力的影响均提高痤疮的严重性[5]。所以在治疗中心里干预很重要。我院皮肤科科对30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证实了心理干预有助提高疗效,促进康复,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损容性皮肤疾病;痤疮患者;心里干预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54-0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皮肤科重度痤疮患者58例,符合痤疮诊断标准,痤疮程度应用Lucky痤疮评分法评定痤疮的严重程度[6]。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由医生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疏导方法如下:

    1.2.1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视语言交流。争取在患者初次就诊时,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通过病情评估和健康宣教,了解疾病发生过程,病人情绪变化,经济状态及心理活动。医护行为给病人留下的印象会对病人的心理调适产生长期的影响。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帮助患者学会情绪自我调节,对有害的心理因素进行疏导,提高自控能力,使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和认知发生积极改变,以正性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1.2.2 消除自卑和自弃的心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面神经麻痹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自卑、自弃多见于病情较重,疗效不明显的患者。此时应针对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耐心向其解释此病的病因和机理。对其不正确的感知,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应对各种心理危机,鼓励病人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去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压力,树立起面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1.2.3 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焦虑会直接影响病人获取信息的能力,焦虑严重者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延缓病程,同时也是影响医患、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焦虑和恐惧心理最严重的患者多见于较年轻女性的患者,这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宣传有关预防和治疗痤疮的常识,使患者了解现代先进的医疗技术可治愈此病。同时告知患者焦虑、紧张可导致体内病理生理的变化,影响疾病的恢复。使患者认识到消除焦虑、解除心理压力和紧张、控制情绪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1.2.4 鼓励家庭人员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患者尤为重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影响极大,能够调动患者主动治疗的积极性。在生活方面,通过家属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爱好,可通过对生活的照顾来改善患者的情绪。

    1.3 疗效观察:观察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炎性损害包括丘疹、脓疱、结节,非炎性损害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初诊及治疗后2、4、6、8周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记录疗效。在用药8周末评价疗效,根据治疗前后炎性损害和非炎性损害总数减少的百分率评价疗效。痊愈为皮疹完全消退,显效为皮疹完全消退≥70%:好转为皮疹消退≥30%;无效为皮疹消退<30%。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心理疏导组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5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6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35.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慢性炎症,多见于15-36岁中青年男女,尤以女性青年为主,病情反复发作,愈后易遗留瘢痕而损容[7]。患者有明显的社交回避行为和苦恼感受,疾病对患者已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损害了患者的健康心理,影响了患者在社会交往中的主动性、积极性,造成人际关系的敏感、多疑多虑。女性因为更注重外表,追求完美,心理更脆弱,所以其回避和苦恼程度较男性更明显[8]。面部痤疮患者对自我形象的改变,加上对预后害怕和担心,极易产出恐惧、消极、悲观的心理反应。不良的心理反应不仅影响疾病康复,而且会引起许多疾病而导致治疗失败,所以也是医生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医生从情绪、认识、行为、家庭等多方面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后,可减轻其焦虑、恐惧、自卑、消极的心理,使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和认识发生积极改变,以正性情绪主动配合治疗。本研究证实了实施心理干预的面部痤疮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张凤翔,丁克祥,刘新庭,等.现代实用美容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1

    [3] 彭庆星,向雪岑,张其亮.美容皮肤科学.科学出版社,2003:6

    [4] Barankin B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9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