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部分居民楔状缺损发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2540KB,2页)。
【摘要】本文对1364例居民口腔楔状缺损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楔状缺损的发病率高达42%,比教科书上记载的5.3%的发病率要高得多。楔状缺损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可发生在所有牙位,以双尖牙发病率最高,并向两侧依次减少,第二磨牙发病率最低,分度调查以2度、3度者居多。结果分析,刷牙摩擦力及咬颌应力释放是导致楔状缺损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教。
【关键词】北京地区;楔状缺损
【中图分类号】R78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31-02
楔状缺损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我科曾对1364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进行常规体检,并对口腔楔状缺损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发生发展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和标准
1.1 调查方法:由我科口腔医师在正规牙科综合治疗台上,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通过口镜、探针进行口腔常规检查,并由另一医师专门逐项记录、登记。
1.2 标准[1]:凡发生在牙齿颈部硬组织程度不等的碟形、窄而深的沟状或楔状的表面光滑、坚硬的缺损,均为本调查对象。
1.3 分度标准[1]:
0度:釉面特点未丧失,牙颈部外形无改变。
1度:釉面特点丧失,牙颈部外形丧失少量。
2度:牙颈部缺损深度在1mm以内。
3度:牙颈部缺损深度在1-2mm。
4度:牙颈部缺损深度大于2mm。
2 调查资料分析
2.1 本调查总人数为1364人,其中男性1029人,占75.4%,女性335人,占24.6%,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46.06岁,总受检牙数36403颗(第三磨牙及10个全口义齿除外)共检得患楔状缺损的人数为573人,患楔率为42.0%,共检得楔状缺损患牙5305颗,占总检牙数的14.579%,全部受检人员平均患楔3.89颗,全部楔状缺损患者平均每人患楔9.26颗。
2.2 楔状缺损在牙列中的分布情况:因老年人牙体缺失情况复杂不规律,故本资料在统计过程中已将口腔缺失牙除去(包括残根和残冠)。(表1)
牙位患楔率=100%
单位:%
2.3 楔状缺损的发表情况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表2、表3)
表2
表3
2.4 楔状缺损的分度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表4)
表4
2.5 牙刷使用情况:(表5)
表5
3 讨论
楔状缺损发病率高是本次调查的最大发现,调查结果为42%,较教科书[2]提供的楔状缺损5.3%发病率高处甚多。
从表Ⅰ可以看出,尖牙至第一磨牙这个区间发病率较高,尤以第一双尖牙发病率最高,第二磨牙发病率最低,发病率依牙位由第一双尖牙向双侧逐渐减少。这和牙齿的解剖特点及咬颌特点有关[3]。上颌牙齿发生楔状缺损的情况较下颌高,依次可考虑这与刷牙方法有关。经调查,多数人在刷牙齿唇颊面时是不张开口的,也就是说上下牙齿处于接触状态,这就使上颌牙齿接触牙刷的次数和承受的摩擦力较下颌牙齿机会多、力量大,故出现楔状缺损的机率亦高于下颌牙齿。
从表5可以看出,年龄越小,使用保健牙刷的人数越多,楔状缺损的发病率越低。反之,有498位中老年人(50岁以上年龄组)一直在使用又粗又硬的便宜的普通牙刷,这也是中老年人楔状缺损高发的原因之一。
从表Ⅳ可以看出,无论男女,大部分患者楔状缺损发病深度大多维持在2~3度,而随着年龄的增长,4度患者逐渐增加。这可能与长期的咬颌应力释放、刷牙时间相对过长、牙刷摩擦次数过多有关。
从表2、3不难看出,年轻人极少患楔,这与牙齿钙化程度高、咬颌应力释放时间短、牙刷毛软硬适中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楔状缺损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其中以50岁以上组发病率最高,这与所使用的牙刷的牙刷毛软硬程度、牙刷摩擦时间相对过长、牙齿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咬颌应力疲劳有关。刷牙摩擦力越大、牙刷质量越差、刷牙摩擦次数越多以及不正确的水平刷法,造成了楔状缺损的发生就越多,这从年龄变化及男性楔状缺损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这一组数字中得到了证实。
从患楔人群牙列分布来看,双侧患楔率基本一致,这与教科书[2]及许德英等人的报道[4]均有一定差异,可能与调查人数不足有关,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牙刷毛过粗过硬、刷牙过于用力、刷牙方法不正确是导致楔状缺损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楔状缺损的高发病率足以使口腔科医师对此病加以重视。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正确的刷牙方法及牙刷的选择,同时加强对患楔人群的普查、治疗和随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4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