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66125
预见性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闫奕 王威娜 刘婵婵 曹琳琳
第1页

    参见附件(2551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中的效果。方法:将9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制订护理计划,预见性采用健康教育、饮食调理、腹部按摩、增加活动、心理护理、进行排便训练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发生及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便秘危险因素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便秘发生率减少为14.2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这对减少患者痛苦,减少便秘引起的危害以及促进疾病康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预见性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28-02

    卒中后便秘是指患者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出现的排便困难或排便障碍〖1〗,是临床上常见的卒中并发症之一,而且有研究表明在住院第一周便秘发生率最高〖2,3〗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使血压和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诱发脑疝及猝死,因此,对于卒中后便秘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便秘相关情况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本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其中男62例,女36例,年龄42-81岁,脑梗死64例,脑出血34例。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及有便秘史者。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治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麻仁软胶囊预防便秘,同时给予饮食指导。观察组自入院第1天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制订护理计划,采取一系列预防便秘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根据效果及时修订计划和措施。持续观察14天。

    1.2.1 干预措施

    1.2.1.1 入院宣教。观察组在入院第二天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性,使其认识到保持大便通畅是脑卒中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从而取得其配合,积极参与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1.2.1.2 饮食调理。(1)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研究表明,不同的食物品种所含膳食纤维的多少不一,干豆类食物的总膳食纤维含量最多,平均为36%,其次是粗粮和鲜豆类,分别是16%和14%,而细粮、蔬菜类和水果类的总膳食纤维含量最低<10%〖4〗。所以增加粗粮、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适当搭配蔬菜及水果。必要时添加能产气的食物,如洋葱、生蒜、黄豆、萝卜等以刺激肠蠕动。(2)有条件者每天喝一杯酸奶,可促进消化,具有通便作用。(3)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及油炸食品。

    1.2.1.3 多饮水。对没有禁忌要求的,鼓励每日饮水1500-2000ml,无糖尿病患者,可每日晨起及睡前饮用适量蜂蜜水即在300-400ml温开水中加入蜂蜜15-30ml,精盐2-3克调匀,尤其每天清晨空腹喝1杯温开水或淡盐水能更好的刺激胃结肠反射而缓解便秘。

    1.2.1.4 温水足浴。每日2次,早、晚用温水(39-42℃)泡脚,同时按摩足底〖5〗通过刺激小肠、结肠、直肠、肛门等反射区血液循环活跃从而加强这些器官功能,促进肠蠕动。

    1.2.1.5 适当运动。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适当运动,如病情许可尽早下床活动,如病情不允许起床需增加床上肢体的被动和主动活动。(1)直腿抬高,患肢可以做被动运动,健肢可做主动运动。(2)伸臂缩肛,仰卧双臂伸直举过头顶,整个身体边呼吸边伸展,当肛门感受到在收缩时,两足用力蹬伸,坚持6-8秒,反复3次。(3)踏车运动。(4)桥式运动。

    1.2.1.6 腹部按摩。患者排空膀胱后,取平卧位或半卧位,用手掌自右下腹相当回盲部开始沿升、横、降结肠走向,顺时针方向按摩、推揉20-30圈,力度由轻至重,每天在饭后1h-3h,及排便前20分钟进行,刺激肠蠕动增加,使大便顺利排出。

    1.2.1.7 排便训练。(1)制定排便计划,最好选择在早餐后排便,因早上起床后,结肠活动较为活跃,同时早餐后,食物刺激可加速胃肠蠕动。平时有便意时,应立刻排便,不能刻意忍耐,即使没有便意,也应按时给予便器,反复多次练习模拟排便,同时应集中精力,不要阅读报纸或做其它事情。(2)提倡坐位排便,坐位排便有利于降低排便阻力,如病人情况许可,尽量采取坐位或蹲位排便,如不能坐起,则取左侧卧位,因为重力关系,降结肠可受到腹内组织的挤压,以刺激肠蠕动。 (3)为排便患者提供隐蔽性环境,告诉患者需要排便时,不要抑制便意,能去厕所最好去厕所,床上排便时应拉好围帘或屏风,另外不要催促患者,给予患者充足排便时间。

    1.2.1.8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患者,向其讲解便秘的危害,以及预防便秘对疾病康复的意义,解除心理压力,积极面对现实。

    1.2.1.9 其他措施:(1)针灸疗法,按摩或饮食调理效果不佳者,请针灸科给于针刺足三里穴,促进胃肠蠕动。(2)教育患者对易造成便秘的药物要合理应用。如果患者食欲不佳,应报告医生适当给于胃肠动力药。如果以上措施仍未达到效果,可以选择其他手段解除便秘,如使用开塞露、肥皂水灌肠,戴手套用手取出等。

    1.3 观察项目: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便秘例数及便秘程度。便秘诊断标准: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有以上表现者可诊断为便秘〖6〗。设定1次/2~3d为轻度便秘;1次/4~5d为中度便秘;1次/6~9d为重度便秘:10d以上未排大便为严重便秘。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程度比较 例(%)

    注:P<0.05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尤其中重度便秘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我们发现,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很容易发生便秘现象,这是由于:(1)卒中后脑功能受损,直肠对内容物膨胀的感觉性减退,使正常的排便反射被破坏〖7〗。(2)因病情影响所致呕吐,以及卒中早期应用脱水剂、利尿剂使机体处于脱水状态,引起便秘。(3)卒中后不合理饮食结构,如过多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以及进食量少或食物过于精细,加上饮水量不足,使得肠内容物容积不够,水份及纤维素不足,不能有效刺激肠蠕动,容易形成便秘。(4)因病情影响限制患者活动使患者活动减少导致肠蠕动减慢。(5)脑卒中后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紧张度,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8〗。(6)忽视排便信号,患者由于治疗或环境等因素,当出现便意时进行克制和忍耐,不立即排便,这样久而久之会使排便反射逐渐消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