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66264
护理干预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舒适护理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金丽萍
第1页

    参见附件(1457KB,1页)。

     【摘要】目的: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00 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胸前及前额各垫一软枕,双上肢自然放于头部两侧,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胸前垫一软枕,面部采用自行设计的俯卧位面部支架支撑,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强迫体位所致的胸闷、胸骨痛、颈肩部酸痛、肢体麻木等不适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巩固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 玻璃体切割术; 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00-01

    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是近年来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唯一有效方法。该手术的目的是:(1)清除混浊的玻璃体。(2)缓解玻璃体视网膜牵拉。(3)封闭裂孔,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1〗。由于气体和硅油均比水轻,具有上浮力,且表面张力呈高疏水性,因此可以利用气体和硅油的这些特性顶压和封闭视网膜裂孔〖2〗。为防止术后膨胀气体或硅油移到眼前节产生白内障、角膜内皮损伤、瞳孔阻滞和房角粘连等并发症,患者需要采取俯卧位(面部朝下) 2~3 周甚至更长时间,每天保持12~16h。因此术后保持必要的头位和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长时间的强迫体位易引起胸骨痛、胸闷、颈肩酸痛、肢体麻木等不适。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在此期间的舒适度,本文对100例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探讨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0年6月至2011 年6月在我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0 例,均无并存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精神病等。入院时患者对手术均有犹豫、紧张、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绪。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2~78 (51. 5±15.7) 岁。对照组50例,男30 例、女20 例,年龄25~76 (54.9 ±12.9) 岁。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方法、受教育程度、术者技术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需采取俯卧位,并告知取俯卧位的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人负责,制定舒适性护理计划,实行护理干预。

    1.2.1.1 心理干预: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眼科中较大的手术,手术时间长,且为局麻,患者需有很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术前护理干预要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向病人讲解手术方法,手术重要性。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指导,增加与疾病抗争信心,使之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

    1.2.1.2 术前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以柔和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特点,同时以书面形式介绍视网膜脱离的病因,手术的重要性。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疾病的预防与手术的疗效。

    1.2.1.3 术后宣教及护理:(1)体位干预 协助患者取有效俯卧位,患者术后胸前垫一软枕(科室自制),面部用俯卧位面部支架支撑,前额及两颊部落在支架海绵垫上,而双眼、口鼻悬空于支架围成的空间内。在保证俯卧时间的前提下,协助患者有效地变换体位,如头低坐位、头低站位、双膝跪式头低位、行走低头位。(2)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各种硬性食物及咀嚼费力的食物,补充足够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族和B族,多食粗纤维食物,少量多次饮水,每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以防止眼压升高。保证饮水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发生,指导勿用力排便。(3)眼痛的处理膨胀气体注入后就开始膨胀,72h达到高峰〖2〗。因此术后患者常伴有眼痛症状,护士应在手术前后对患者施行一对一的疼痛控制教育,手术后评估患者眼痛性质、程度,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分析疼痛原因,并给予有效的镇痛措施。同时应用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1.2.2 评价方法:(1)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俯卧时间及睡眠时间,住院天数,复发率(%)。(2)在术后第2天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强迫体位所致不适情况,包括颈肩部酸痛、胸闷、胸骨痛、肢体麻木。

    1.2.3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t 检验、χ2 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客观指标、以及术后强迫体位所致不适情况比较,见表1、表2 。

    3 讨论

    3.1 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 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紧张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 能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 并借一定的生物学机制影响生理平衡, 其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功能亢进, 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脉搏增快〖3〗。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术后机体恢复的重要保证之一。后段玻璃体切割加眼内填充手术复杂,体位不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长时间的俯卧会引起患者的不适,致使患者不能长久地坚持,并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而引起并发症或复发。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未接受与手术有关的知识教育, 对手术环境不熟悉, 对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害怕手术带来痛苦, 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表现为焦虑、紧张或恐惧, 甚至不愿接受手术。术后俯卧位时间、睡眠时间短,住院天数长,出现视网膜再次脱离(均P<0.01)。观察组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后, 改变了患者的心理状态, 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手术治疗, 术后未出现视网膜再次脱离,达到了护理干预的效果。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x±s

    表2 两组术后强迫体位所致不适情况比较 例(%)

    3.2 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72h内眼痛和疲倦感较剧烈,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2h患者生理维度得分最低,与手术本身造成创伤有关〖4〗。为防止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人需保持长期俯卧位,体力、精神消耗大 ,感觉极不舒适。所以护理人员应多关注术后患者的生理需要,尽可能满足其生理需要,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护理人员应为术后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者睡眠时间。术后眼痛的原因很多,护理人员应根据原因给予有效的镇痛措施。对患者进行疼痛控制教育能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提高镇痛药物治疗效果。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强迫体位不适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

    4 结论

    舒适是指没有病痛折磨、心情愉悦、精神放松的良好体验〖5〗,本文通过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及护理效果,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研究表明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