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同仁堂的三大死穴
同仁堂,因德高望重被誉为中国“国药第一品牌”。清朝康熙八年(1699年)开业的同仁堂,历经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已经从一家作坊式的小企业发展壮大成涉足海内外、集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拥有两个上市公司、资产20多个亿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并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据说,我国评定的全国2000余家“中华老字号”中,仍能正常营业并保持传统产品的仅为30%。同仁堂不仅正常营业,而且颇有现代企业的风范:上市、海外扩张、推行现代化管理,尤为难得。应该说,在至今仍在经营的老字号中,同仁堂仍是一颗非常闪亮的星。
但是翻开同仁堂的销售历史,却让人大跌眼镜!2000年,同仁堂集团的销售额为25亿元。2001年,主打行业的全年销售额为10.3个亿。25亿元销售额,对一般人来说,不啻是个天文般的数字,但对于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的老品牌,拥有同仁乌鸡白凤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国公酒等十大皇牌、24个产品剂型、528种中成药的同仁堂集团来说,似乎应该是一个不尽人意的数字。因为当年三株集团仅凭三株口服液曾创下了单一品牌年销售额80亿的营销神话,而脑白金的年销售额更是上百亿。
有着300年历史、无论是品牌还是质量均在中国排第一的同仁堂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尽人意的营销业绩呢?因为同仁堂自身存在着三大死穴!正是这三大死穴,成了同仁堂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死穴一:旧体制的后遗症——同仁堂“金字招牌”挡不住市场冲击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国营企业纷纷转轨,百年老店也要进入市场,成为市场化流通的生产厂家,同仁堂也不例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