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5年第4期
编号:11066601
影响和制药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日 《医药世界》 2005年第4期
     引 言

    2004年,近500亿元产值的中药仅占整个医药产业产值的18%的市场份额。回看10年前的国内医药市场,中药市场的份额达到28%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中药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退滞。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就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宏伟目标,历时数年,大家所期盼的“大品种、大市场、大集团”的局面并未形成。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强化管理职能、优化市场环境的监管制度,对调整医药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医药产业毕竟是一个极不成熟的幼稚性产业,企业众多、主管部门繁杂,对任何制度和规章的严谨与科学的要求更为挑剔。2004年,医药出现全行业利润增长大幅度回落决非偶然,以“低价格、低档次、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后GMP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在致力于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同时,特别关注中医药与中国医药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中医药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一年来组织各方专家、学者一百来人次深入基地专题调研。经研究认为影响和制约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
, 百拇医药
    一、中医药市场开发严重不足

    二、中药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中医药科学基础薄弱

    四、中医药资源无序利用

    五、中药信息的“产、供、销、研、种”不对称

    六、现行产业政策和管理职能已不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本刊将陆续发表,以飨读者。)

    (接上期)

    二、中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中药企业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中医药产业链条中最关键战略环节,其价值创造能力、创新变革能力、基础管理能力、全球化营销能力构成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最关键要素。中药如何面对国际医药大鄂和“洋中药”的双重夹击,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已迫在眉睫。
, 百拇医药
    (一)整体水平徘徊不前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突破和化解,以及受固有的条块分割的发展模式影响,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组织结构分散、技术水平偏低、竞争无序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此外,由于原始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严重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极为稀少,企业管理能力有待加强、营销理念落后,导致我国医药工业经济长期处于低利运行状态。再有,产品、制剂发展落后,对外出口仍然停留在以牺牲环境、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初级提取物和中药饮片阶段。企业整体水平一直在低水平层次上徘徊。

    1.中药产业结构亟需调整

    我国中药产业的突出矛盾:一是产业布局极不合理,许多地区把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大力支持,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科学整体布局,许多地区产业发展不由自主的走上了一条从低水平重复建设到高水平重复浪费的发展之路;二是产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占整个中药产业97%以上,产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配置;三是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理论体系,由于国家医药产业定位不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各种标准制定严重滞后,中医药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中医临床基地锐减。中药产业的这些矛盾,将严重影响中药企业的快速发展。
, 百拇医药
    2.企业缺乏战略管理意识,发展方向模糊,信心不足

    从80年代开始,国际上大的化学制剂集团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日、韩、东南亚等“洋中药”纷纷抢滩设点,中药产业的发展受到 “洋中药”、“西医药”的双面夹击,中国中药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形式已十分严峻,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医药市场竞争中凸显中药独特的优势,使之成为肩负13亿人医疗保健的中坚力量,中药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有明晰的战略思想和发展目标。尽管近几年中药企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总体上仍存在管理能力水平差、创新能力弱、缺乏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等问题。

    第一、大多数企业没有研究和制定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发展战略,即使明确了发展方向,在实施上也未加以强化,受国家政策影响和干扰严重很难坚持并有效地实施。

    第二、成长性较好的大中型医药企业,为规避所谓的发展风险,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盲目地搞多元化经营,投入巨资进入其并不熟悉的关联度较低的房地产、金融、高新技术等领域,“贪多求全”、“无所不能”,“三九”、“天士力”、“贵州神奇”等中药精英或多或少有些顷向一方面削弱了对中药产业的集中投入,另一方面也延缓了企业做强、做精的发展进程,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已经错过。
, 百拇医药
    第三、不注重品牌经营,在营销投入上急功近利。世界成功的大的跨国医药公司每年投入市场开发和营销的经费占总销售额约30%左右,主要用于企业形象战略、品牌战略、广告战略、营销策略、售后服务和市场调研。我国医药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平均销售额的不超过3%,且忙于或热衷于搞低水平的价格战、回扣战、广告战,甚至有的企业利用国家法律的边缘效应,进行不正当甚至非法的促销经营,有损企业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企业新药研发投入较少。在新品研发和技术队伍的培养上,企业多采取“短、平、快”和“为我所用”的原则,仅着眼于眼前利益,顾此失彼,忽视了企业发展后劲的培育。全国有50%的企业处于发展困境。

    第五、企业缺乏协作精神,做大做强困难。“宁为鸡头,不当凤尾”、“先生存,后发展”和“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较为普遍。缺乏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意识,导致企业运作的固定成本增高,利润增速放慢,路越走越窄。
, 百拇医药
    3.中医药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增速缓慢

    医药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创新产品的市场拉动。近几年,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对医药产业投资不少,但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投入不多,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界定、中药材有效部位筛选、毒理研究等方面投入不足尤为突出;加之中药新品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企业投入顾虑较多、投资动力不足,致使在基础研究方面能力十分薄弱。2001-2003年中药的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趋势都有放缓的迹象。据《2002年医药行业研究报告》,中药行业2002年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64.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8%;同期,全部医药工业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0.32%。可以看出,2002年中药工业的新产品产值增幅比全国医药工业平均增幅低了16.14个百分点;中药在生产总值增长率上大大低于化学药,中成药进口量超过出口量的怪事也不难理解了。凡此种种,显示出中药市场增长乏力的态势,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新药研发能力较差、新品跟进不力应是导致这种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
, 百拇医药
    4.产业资金投入方向错位,科研、营销融资困难

    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除市场需求的拉动外,资金的连续性投入作为推动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国家医药市场的开放,国家对中药产业的重视,“发展中药产业、振兴民族医药”已不只是一句口号,各种资本以各种形式快速涌入“朝阳”的中药产业。根据不完全统计,汇向医药产业的资本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医药产业的自我积累的发展资金;二是包括金融系统、房地产、钢铁、烟酒、家电等产业在内的非医药资本;三是国家政策资助的项目资金。近几年,三类资金数千亿进入医药产业,为医药产业生产能力提高、设备改进作出重大贡献,但也给医药产业的投资的盲目性提供了物质基础。可几年后的今天出现的情况仍然是中药企业资金紧缺。由于产业政策未能更好的引导医药企业来正确吸纳和更好的运用,把来之不易的资金没能投入到中医药产业最需要的地方和最关键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标准研究、新品开发、市场开发等项目上;非医药资本进入医药产业后,对投入的连续性估计不足,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近期难有回报,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投与不投“骑虎难下”,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可能会因“无利可图”而“激流勇退”造成大量的资本向外转移,对医药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中药企业近期出现新的“金融危机”是不可能。

    [ 下 页 ], 百拇医药(李 磊)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