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066405
热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医药世界》 2006年第1期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要突破体制性障碍

    “看病难”、“看病贵”之所以是难题,就难在它实际上是一个体制改革滞后而医德缺失的问题。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央发文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而卫生体制的改革中央发文于1997年,相差十几年。其实,医疗方面的改革,只着眼于卫生系统内是不可能做好的。因为改革待解的并非只是卫生系统内的问题,而是最一般的影响着中国

    近来哈尔滨天价医药费被揭出后,医院方面有恃无恐的态度,以及“不但没有多收,反而少收”的辩解足以说明问题,其实这样的事并非少数。而一些“医药分开”的改革尝试,国家发改委连续17次的药价下调,也不很理想,更说明就事论事的办法不可能使现状有所改观。卫生部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还反映出多年来我们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人因为没钱而有病不去看,或需要住院不去住院。

    解决中国人看病“难”和“贵”,需要改变思路,由政府负起积极的责任,建立最低限度的、覆盖全体国民的、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个报告使医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医改,有各种说法。医改的关键是在政府的决策视野中,是不是把提高每一个公民的生存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医疗保障是一种复合关系,国家对国民健康承担积极责任时,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当然不能按市场的规则处理,但国家为公民的健康而向医生、药厂、医疗器械厂支付费用时,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则,为公民买来合格的服务。在医疗保障制度中承担医疗服务的可以是政府办的医院,也可以不是政府办的医院。没有制度约束,政府办的医院未见得就会提供合格的服务。公共卫生则应收归政府行政机关。

    当前,行政体制改革正在深化,但并非一味地精简就好。当减就减,当增则增,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在今天是政府中须加强的部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