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040147
抗生素在妊娠哺乳期的合理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日 《医药世界》 2006年第5期
     妊娠哺乳期的妇女作为特殊的人群,当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如何合理应用抗菌素,既能控制感染,又不至于对母儿造成不良影响,是每个产科医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应加强围生期抗生素的正确合理应用。

    妊娠、哺乳期合并感染性疾病时,医生必须权衡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对围生儿的危害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根据药物对胎儿安全性的不同进行安全等级分类,以提示人们安全选用药物:A类:已在人类进行过病例对照研究,证明对胎儿无危害;B类: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对胎儿无危害,但无人类的研究,或动物证明对子代有不良作用,但在人类研究中未发现有此类结果;C类:尚无很好的动物实验或人类研究发现对动物有不良作用,但在人类无研究资料证明;D类:对胎儿肯定有危害,但治疗作用大于其危害性,有时仍需使用;X类:对胎儿的危害性超过其治疗作用,可致畸形或严重的不良后果,孕期不应使用。至今尚无A类抗菌药物,妊娠哺乳期推荐使用B类抗菌素,慎用C类抗菌药物,不用D类或X类[1]。

    1 妊娠期母儿对抗生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①妊娠期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排空时间延长,加之早孕呕吐等反应,口服药物吸收少,药物达峰时间长。②孕期循环血量的增加,血液稀释,使抗菌药物分布容积增加,孕妇血药浓度降低。③妊娠期由于母儿代谢产物增多,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药物排泄快,半衰期缩短,血药峰浓度降低。④大多数抗菌药物以被动转运的方式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使母体血药峰浓度降低。⑤抗菌药物通过胎盘屏障或乳汁进入胎儿或新生儿体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