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185757
餐后血糖调节的病理生理学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日 《医药世界》 2006年第8期
    文章编号:1008-6919(2006)08-0085-03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预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不少研究显示,餐后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高危指标,糖耐量低减(IGT)者,心血管病发生率已明显增加,而且餐后高血糖也是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限速因素。因此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餐后血糖状态。下面就餐后血糖调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作一简述。

    正常餐后血糖的生理调节机制

    正常人进餐后60-90分钟内,血糖浓度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160mg/dl,并在3小时内回到餐前水平。因此,正常情况下全天平均血糖水平不超过100mg/dl,这种精细的血糖调控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反应,调节葡萄糖出入血液循环的速度维持。

    餐后血糖上升的程度取决于葡萄糖出入体循环的相对速度。在进食后的前120分钟内,葡萄糖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大于出血循环的速度,表现血糖升高;随后葡萄糖出血循环的速度超过了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则血糖降低。

    餐后葡萄糖的释放

    进餐后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取决于内生性葡萄糖和食物中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内生性葡萄糖主要来源于肝脏和肾脏。在夜间禁食状态, 80%的血糖来源于肝脏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而20%来源于肾脏糖异生。

    进餐后随着胰岛素分泌的增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减少,肝脏葡萄糖释放活动80%被抑制,而肾脏糖异生相对增加。虽然肾糖异生有所增加,但总的糖异生释放入血的葡萄糖减少了20%,另外肝糖原分解减少了近90%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