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310989
从科学历史角度看中医发展趋势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莫利吾 扬信阳 程庆林 李志红 苏 娟
第1页

    参见附件(258KB,2页)。

     文章编号:1008-6919(2006)10-0065-02中图分类号:R2-0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中医学/科学 历史 趋势

    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是对绝对性或神性的渴望。客观真知是由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的和发展起来的,并由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它要由客观实践反复检验,而后者又要客观真知(即科学理论)反复论证。历史学就是一种根据结果析解它发生的过程的研究。许多历史的反思与理论的突破都是在科学精神的大旗下完成的。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土壤,古代哲学对中医影响很大,传统科学文化的实用理性价值观,使古代科学理论哲学化和科学研究技术化,古代哲学只重生活上的实证悟而不重逻辑的论证。中医先定经典著作于一尊,历代围绕它做“经典”式引申而预成化,经学化这对理论统一规范化有积极作用,而源自一家的学术争鸣促进了中医理论向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形成了完善了反映中医理论构建及其总特征的医学模式,它是中医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映证,其先进性时代性对中医学发展有巨大推力并使之长盛不衰。文化的传播,使邻国医药学(如汉方医学)发展,也影响了本国其他民族医学。西学东进后,科学意识理性精神的倡导使中西汇通学派思潮涌现,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争论热点升温,中医观点部分被科学阐明,但很少有新的系统化理论,庞大的中医体系仍树状分枝而屹立,天地人三维模式也没变换。

    东西文化的融汇,产生了启蒙主义,带来了科学的昌盛与革命。或许受中国文化的启示,本世纪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但丝毫设改变牛顿一拉格朗曰一哈密顿经典力学的内容,只是使它的使用范围有所限定,这些理论是在19世纪科学的描述性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伴随现代科技,西医学出现许多分支学科,并不断丰富发展,形成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在古代,科学与哲学混同为大统一的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所统属,自然科学只是神学的婢女。当今自然哲学(不是唯心的)仍是科学哲学的补充,科学离哲学越来越远,除关于相对论和测不准科学原理的哲学探讨外,哲学对科学的干预是灾难性的。

    科学是很综合的文化,在中国更是如此。不同的层次观文化观历史观对科学方法的崇奉有程度上的差异。传统领域都有凝聚性且处于近饱和的类似状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