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364540
一例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医药世界》 2007年第1期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脊髓外出血,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我科于2006年1月20日收治1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0岁,因右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右手握物差6小时伴头痛、颈背部疼痛而于2006年1月20日11AM入院,入院后查体:颈软,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右巴氏正征(+),头颅CT(—)。入院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双下肢乏力,截瘫,予脊髓MRI检查示脊髓局部增粗、出血,CSF示RBC140-150个/HP。诊断: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即予加强脱水、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于1月22日出现呼吸肌麻痹,给予气管切开并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护理

    (1)基础护理:将患者安置单间,温度适宜,限制探视及陪护,定时开窗通风,每天用消毒液拖地2次,定时翻身(翻身时务必保持患者身体纵轴的一致性,严禁躯干颈部扭曲、旋转)、拍背,按摩骨隆突处防止褥疮,保持患肢功能位。

    (2)心理护理

    入院时,要给病人介绍住院环境,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气管切开前,简单明了地说明机械通气的原因及重要性,让患者知道这一介入性治疗措施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上机后的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后因局部不适症状,与外界语言沟通障碍,不能正常进食等,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应及时告知患者上机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如不能发音、咽喉不适感等,以及克服的方法,耐心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呼吸机。并指导家属陪伴患者身边,尽量满足生活需要,并安慰、鼓励患者,以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克服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心理 随着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恢复后应尽早撤机。

    脱机前,首先要做好解释工作,还要鼓励患者多做呼吸锻炼,并逐渐降低呼吸机参数,改变呼吸模式,先间歇脱机,再完全脱机。

    3、 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每小时监测并记录意识、瞳孔、尿量、液体出入量。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若出现头痛剧烈,血压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利尿药;若出现紫绀、痰液堵塞时应及时给予吸痰并报告医生,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气味、量等。

    (3) 呼吸机的观察 动态监测呼吸机各参数,动态监测动脉血气,根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随时调整给氧浓度、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吸呼时间比、气道压力等。注意呼吸机与患者连接的密闭性,避免脱接或漏气,当出现气道压力下限报警,常提示呼吸回路连接脱落或漏气,应及时检查予以纠正。若出现气道压力上限报警,常提示有呼吸道阻塞,如痰液积滞气管,应及时吸引清除。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但要杜绝盲目过频的吸痰,因为不必要的刺激反而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损伤呼吸道粘膜引起出血,甚至造成气管食道瘘,所以要掌握吸痰的指征:(1)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显示, 百拇医药(韦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