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06488
喜德县62例麻疹疫情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医药世界》 2007年第9期
     【摘要】 目的 为了解掌握喜德县麻疹发病情况,达到及时控制之目的,县疾控中心对县级医疗机构及邻近医院所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县共发生62例麻疹病例,占总人口数的37.87/10万,经血清检查诊断阳性率为32.25%。其中外地医疗机构报告34例,占发病总数的54.84%,本县报告28例,占发病总数的45.16%。外县及本县医疗机构所报告的麻疹病例无一例死亡。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预防控制。

    在未进行广泛预防接种前,我国麻疹发病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或第2位,自从广泛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率降至10/10万以下[1]。喜德县逐年麻疹发病率一直稳定在10/10万以下,2005年发病率在2.16/10万以下,2006年出现1个小高峰,发病率达23.00/10万,2007年1—2月份发病率达37.87/10万。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于喜德县疾控中心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与喜德县统计局。

    1.2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3抽血送州疾控中心麻疹Igm血清监测。

    2结果

    2.1地区分布:城市与农村发病有差异,城市发病为零,全县100%麻疹发病在农村条件差的地区和高寒边远山区,其中两河口镇,巴久乡发病率最高,其发病19例,发病率占发病总数的30.64%。

    2.2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季为主,发病高峰为1—2月,占发病总数的61.30%,发病最少为12月份,占发病总数的29.03%。

    2.3年龄分布:62例麻疹病例中,最小年龄为2个月,最大年龄为50岁。2月龄—8月龄11例,占发病总数的17.74%。9月龄—2岁发病27例,占发病总数的43.55%,3—7岁10例,占发病总数16.13%。8岁—15岁8例,16—50岁6例。分别占12.90%和9.68%。

    2.4职业分布:农民发病6例,占9.68%,散居儿童发病48例,占77.42%,流动人口发病8例,占12.90%。

    2.5免疫史:62例中,无免疫史的有34例,占54.84%,有免疫史的28例(45.16%),免疫起始月龄不满8月龄11例(17.74%),免疫史不详的12例(19.35%)。未免疫人群比例的升高是导致麻疹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3讨论

    本次麻疹流行,发病率远远超过了常年同期水平,且100%的麻疹发病在农村,其中两河口镇和巴久乡占30.64%,流动人口发病率达12.90%。流动儿童及农村边远高寒山区的计划免疫工作仍是薄弱环节。

    农村易感人群的迁入、累积、居住条件、交通不便等,从而导致麻疹的散发流行。

    麻疹Igm阳性20例占发病总数32.26%,喜德县由于多年发生麻疹较少,基层医务人员对麻疹风疹初期症状掌握不准确,造成麻疹与风疹诊断混淆和错疹。

    麻疹和免疫不成功的儿童未及时给予补种,部分基层防保人员计免工作责任心不佳,建卡率低,报告接种率虚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麻疹是我国卫生部要求加进速控制的传染病,为加速麻疹控制工作,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府重视,加强领导,把计免工作作为行政行为和民心工程,并提供保证(政策、经费)。对业务机构工作的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督导和评比,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确保常规免疫工作有序开展[2]。

    (2)各级医疗机构要及时准确报告麻疹疫情,疾控机构要开展主动监测和搜索工作,及时发现麻疹疫情。对报告的疫情要及时进行分析,做好预测、预警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3)认真开展常规免疫工作,定期实施冷链运转,提高接种率。保持麻疹疫情疫苗的高接种率,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建立免疫屏障。

    (4)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消除边远高寒山区免疫空白人群。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实施好新生入托、入学时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及时给予补种。

    (5)依法行政、依法计免使广大人民自觉接受疫苗预防接种,让他们知晓要获得儿童健康,减少疾病危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是主动接受疫苗接种,从而控制疾病流行。

    参考文献

    1薛晓玲、王荣2004—2005年西安市麻疹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年8月(4)459—461.

    2丁峥嵘、云南省1989—2001年麻疹流行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2、8(5)262—263., 百拇医药(殷德强 的日克打)